“有车一族”何时才不必担心油价上涨?
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如今,太阳能汽车正在开启人类新时代——汽车将不再是环境污染的祸首,无需担心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地球升温,人们的出行、生产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理想变成现实,已经不再久远。
先看这组数据,2016年世界各地平均每天安装50万块太阳能电池板。仅在中国,每小时就会安装两台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的具体应用正变得日益普遍。而太阳能汽车将在其主导的光伏发电、储能、电动车乃至新能源家庭应用的闭环中变得更为便利与寻常。
“在未来的公路上,没有加油站和充气站,全太阳能汽车将打开汽车新世界。在铺满太阳能电池板的全太阳能公路上,太阳能汽车可以通过无线磁感应充电,长途旅行畅行无阻。”是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对未来的构想。
太阳能技术已经悄然进入国产轿车和大巴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已经掌握太阳能汽车的整车和核心零部件技术。2009年,河北保定的英利光伏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发出车顶用太阳能电池,并且通过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性能测试。2010年,比亚迪推出的f3dm低碳版双模新能源汽车,搭载了像全景天窗一样的车顶太阳能电池充电系统,可以对车载动力电池充电,这套系统售价约2万元。2012年,黑龙江龙华汽车有限公司开发出12米太阳能电电混合新能源客车。2016年3月,黑龙江龙华汽车有限公司在江苏常州将25辆太阳能为辅助能源的“电电气”新能源公交车交付给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运营。另外2015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展上,南京金龙展出了11米的太阳能电动客车,太阳能光伏电板就装在车顶,面积有15平方米。由此看出,除了汉能集团,中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发出太阳能汽车。但是由于目前太阳能板成本高,国家没有补贴,导致目前国内太阳能汽车销量很少。
南京金龙的太阳能电动客车
电动跑车新贵开始关注太阳能
丰田普锐斯phv插电混动车已经开始在车顶安装太能电池板为车辆充电,这可以帮助车辆能耗效率提高10%,目前这种普锐斯phv车型已经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今年10月,有网络消息显示,特斯拉即将销售的model 3车型可能会采用太阳能车顶篷技术,而这种全新技术可能是特斯拉全新开发的内嵌太阳能电池的“特斯拉玻璃”,其功能就是收集太阳能产生电力,为车内的一些电子部件供电。另外,2014年万向集团收购美国菲斯科(fisker)电动跑车品牌后,重新命名为“elux”,未来第一颗款纯电动跑车elux reveno将采用大面积车顶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整车提供足够的电力。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太阳能板即将大规模进入汽车市场。
丰田普锐斯phv插电混动车车顶安装的太能电池板
太阳能汽车不是伪命题
目前在中国太阳能造车的领军企业是汉能集团,他们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推动这一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尽管也有一些人士提出成本、量产等疑问。笔者认为,汉能提出的太阳能汽车的应用场景,每天充电5-6小时,可以行驶80公里,在中国能够满足很多消费者出行的需求。据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对上海市5万多辆新能源汽车运营数据的统计,上海新能源车主每天平均开车里程只有31公里,因此过长的续驶里程只能增加车重和成本。此外,特斯拉今年在新加坡吃到罚单,原因是新加坡将电动车消耗的电量折算成二氧化碳排量,计算结果认为model s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顶级专家王秉刚老师和杨裕生院士也呼吁,盲目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会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另外在中国,低速电动汽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汉能太阳能汽车的技术参数与低速电动汽车不谋而合,这个参数也符合美国短距离电动汽车(neighborhood electric vehicle)的技术要求,将来可以对外出口。因此太阳能汽车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流技术路线。
汉能太阳能汽车的多项创新技术
目前汉能太阳能汽车优化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得整车风阻系数最低,行驶能耗最小,用户体验更佳。车身采用碳钎维材料打造,目前全球只有宝马一家具备这项核心技术,宝马用碳钎维材料打造的i3和i8电动汽车重量比传统汽车轻300多公斤,更加节能环保,因此在海外市场十分畅销。另外汉能太阳能汽车solar l创新地采用鸥翼门技术,为乘客创造了比传统的推拉式车门更大的出入通道,目前此项技术只有在特斯拉model x豪华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这款车用摄像头取代传统的车外后视镜也是行业首创,驾驶员可以通过中控台的大屏幕观察汽车两侧的情况,此举不仅整车造型更加美观,降低了风阻系数,而且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solar r
汉能太阳能汽车的产业化路径
汉能太阳能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用太阳能板发电,取代传统的充电站技术,摆脱对充电站的依赖,建立“移动充电”新概念。在光伏技术方面,汉能一直创造并保持着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化率的世界纪录,其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最高转化率达到31.6%。另外由于国家发改委对中国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相关政策,汉能不排除与车厂合作或用代工模式解决太阳能汽车上牌照的问题。目前汉能一方面与多家车企的太阳能汽车项目提供高效率的太阳能板,另外也可以和代工厂合作。当前在中国汽车行业,代工是解决创新企业在没有资质情况下造车的创新商业模式,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有,互联网公司蔚来汽车委托江淮汽车代工生产第一代电动汽车。奥迪委托上汽集团代工生产上海版奥迪。
未来太阳能板成本仅相当于一年的汽车油费
汉能集团在广州车展的太阳能汽车产品发布会上,高级副总裁张彬先生介绍,随着薄膜发电技术的大量普及,这一技术的市场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包括太阳能汽车、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可穿戴装备等等,未来砷化镓薄膜芯片的成本会降到1美元/瓦,以一辆铺设6平方米的太阳能板的汽车为例,成本仅比普通电动汽车增加1800美元(1.2万元人民币),这仅相当于一辆普通汽油车一年的燃油费用,因此市场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汉能正在考虑多种商业模式在汽车行业推广太阳能汽车技术。在前装市场,汉能可以为汽车玻璃供应商提供太阳能芯片,太阳能板被集成到汽车前挡风玻璃和天窗玻璃的夹层中。在后装市场,汉能太阳能芯片还可以安装在车顶,为车载电器供电。
太阳能汽车商业化一定要应用车身轻量化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殷承良院长认为,应用车身轻量化技术是实现太阳能汽车商业化的重要技术路径。根据理论计算,汽车重量减轻一半,续驶里程将延长一倍。目前现有的铝车身、镁合金和碳钎维等汽车轻量化材料方案中,碳钎维是未来的主流技术路径。在国外,宝马已经应用碳钎维材料生产出i3和i8电动汽车,并且于两年前面向全球销售。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已经研发出雪佛兰en-v 2.0电动汽车,采用了国产化的碳钎维轻量化材料,目前已经在上海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汽车共享项目的运营。因此未来的太阳能汽车一定会采用碳钎维轻量化材料。
太阳能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先生认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主要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火力发电是中国主要的电力来源,因此从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其实当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是不够环保的。在日本,以丰田为首的车企将燃料电池作为终极电动汽车能源,这与日本的能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氢燃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需要低温高压等多项严格的技术措施,另外氢气由于分子量很小,在存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泄露,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清华大学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中就发生过。因此综合来看,太阳能汽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
太阳能汽车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
新华社“环球车谈”栏目主编张毅先生表示,由于自己考察过很多国内外汽车企业。在日本,他发现本田的汽车工厂很多年前就采购汉能的薄膜太阳能板发电。在中国,福田也正在与汉能合作开发太阳能汽车项目。另外中国汽车行业对汉能太阳能薄膜车载发电技术也十分关注,新华社对汉能太阳能汽车的新闻报道,阅读量已经超过75万。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现有的汽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都会直接和间接地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从现有的能源结构来看,太阳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一个最大的礼物。目前包括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内的国内外车企都在研究太阳能汽车技术,因此太阳能汽车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
中外科技巨头争分夺秒抢占太阳能汽车先机,在这一全新领域国内外行业有和不同?谁能在未来时代稳坐新的宝座,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技术上,国内太阳能汽车产业主要采用薄膜发电技术,通过大规模投资、规模化生产降低价格。以汉能为例,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已经达到31.6%,领先国际。凭借这一技术,汉能提出了摆脱对充电站依赖的“移动充电”新概念,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每天单纯依靠太阳能发电就能实现10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光伏车棚”则预想未来一个太阳能车棚将安装约3kw的太阳能系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3600度,完全抵充汽车的电费。
国外太阳能汽车行业主要以特斯拉为代表。西方行业认为新的薄膜太阳能发电无法媲美当今主流的晶体硅技术,然而中国制造商却通过大规模投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价格。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下一步更好的办法是,同时利用电池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基本上为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电池方面,特斯拉利用松下的技术,将把全球锂电池产量提升一倍。国外太阳能汽车行业也正在学习这一点:在当前的主流技术中找到即使很小的技术优势,快速扩大规模,压低成本曲线,从而实现世界性主导。
政策上,国内对电动汽车有一定补贴,但是比起2013-2015年,2016年的补贴力度有所减小。按照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技术路线上,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计划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2015年得到的补贴总额就高达3.29亿元人民币。
国外政府对太阳能汽车同样有较大的补贴力度。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刺激资金,试图在美国打造先进的电池产业。联邦政府对新能源发展有一系列包括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担保等举措,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电动汽车的买家一直依赖政府的慷慨补贴。solar city下的赛昂电力将得到政府2.25亿美元支持在纽约州建设一家工厂,而特斯拉自身也是美国能源部一项贷款保证的受益者。
在法国,政府对国产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补贴则高达6万欧元,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削减;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时,还可再获得5000欧元的电力补助。但是补贴政策能持续多久还是个问题。例如,美国的特斯拉买家将很快将不再享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太阳能发电也面临不确定的未来,联邦税收抵免将在2021年年底之前逐步取消,一些州开始将传统电力公司的部分固定成本转嫁到太阳能用户身上。
战略布局上,国内太阳能汽车行业对于以充电桩为代表的能源配套体系重视程度略显不足,缺乏产业整体化思维。比亚迪、汉能这些企业多选择与相关行业链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不过近年,国内太阳能汽车行业也开始构筑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比亚迪大力发展光伏电池板,其光伏组件已经走入世界各地,为比亚迪发展太阳能汽车打下坚实基础。汉能将其太阳能汽车定位为城市代步工具,在造车的同时,还希望成为太阳能薄膜电池的供应商,为市场上的电动车提供汉能生产的太阳能薄膜芯片,达到增加续航的目的。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外太阳能汽车行业则有更大的野心。同样是以电动汽车起步,特斯拉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放在能源体系的建设中去,打造包括太阳能能源的生产、存储与消费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系统。特斯拉正持续推进着它所构想的疆土,与传统的bp等巨头能源企业争夺未来时代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