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视察后湖北决定这样干 25条重点牢记

中共湖北省委
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定
(2018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新时代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湖北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历史使命、指明前进方向,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湖北人民的深切关怀,饱含着对湖北发展的殷切期望。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做好新时代湖北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五大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就是要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大力弘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力争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聚焦“四个着力”,做到“四个切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民生工作、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的使命担当,就是要担负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守护绿水青山,永葆长江母亲河的生机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新步伐,创造新辉煌。
3.全面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战略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转变发展方式走在前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科教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高,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地耗和废水、废气排放等明显降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突破性发展,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快迈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果。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蔚成风气,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重要思想教育阵地和理论传播平台作用,全媒体全覆盖、多样化常态化讲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相结合,融会贯通、一以贯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历史担当和务实作风,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落实,推动湖北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前列
5.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五大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加大长江生态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扎实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突出抓好长江、汉江、清江等主要流域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大别山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水系连通、消落带修复、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加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与治理。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深入实施“六大专项整治”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组织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和长江大保护“回头看”,全面摸清长江经济带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着力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根除长江污染隐患。加强岸线整治和资源管控,依法严惩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采矿、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领域提起公益诉讼力度。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落实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产业护江和绿色引擎工程。推进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开展节水行动,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武汉市建设国家级长江新区的申报和规划工作。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推进沿江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推进水、路、港、岸、产、城协同发展,打造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全省各地要加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武汉市要深入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和海绵城市建设,襄阳市要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宜昌市要加大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黄石市要加快建设现代港口城市,十堰市要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荆州市要加强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和岸线复绿工作,荆门市要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鄂州市要推动环梁子湖建设湖泊治理示范区,孝感市要加强汉江、府澴河流域环境治理和保护,黄冈市要深入推进长江岸线、港口码头和化工污染整治,咸宁市要加强幕阜山区生态修复与保护,随州市要构筑鄂北生态屏障,恩施州要抓好清江生态环境保护,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要统筹推进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神农架林区要深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形成协同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省际协商合作和省内区域协作,建立健全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和落实生态省建设、绿色发展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环保督察等制度机制,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推进主要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推广宜昌市黄柏河流域地方立法、综合执法、生态补偿、智慧治河等综合治理模式和武汉市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工作经验。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坚持从娃娃抓起,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进课堂、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6.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抓早抓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依法、合规、按程序处置各类风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处置隐性债务。健全落实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扎实开展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整治,防控企业债券兑付风险和重点企业债务偿还风险。做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养老保险支付等方面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移送协查问责机制。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锚定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严格执行现行标准,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引导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能、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对插花贫困地区的指导和帮扶。严格考核监督,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重拳治水、治气、治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协同管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开展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土壤安全利用和分类管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堆放和处置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环保督察。
7.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巩固去产能既有成果,推动总量性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积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出清过剩产能。依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和精益生产降本增效。深入推进补短板“十大工程”,加强水利、航空、能源、信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打造3个以上万亿产业、10个以上五千亿产业、20个以上千亿产业和1000个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大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装备技术改造更新,促进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加快推动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存储器、新型显示、网络安全、地球空间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化基地,加速打造“芯片—显示器—智能终端—通信—应用”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