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穷游过,所以我再也不想穷游了。”
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去花钱。——苏格拉底没有说过这句话,然而我说了。
我特么算个屁啊。
是时候讲点我的心理阴影了。
几年前,我和几个闺蜜想一起去旅游,想起《浪漫满屋》里宋慧乔和Rain在巴厘岛度蜜月,超级浪漫,我们超级心动,决定一起去巴厘岛浪一浪。然后我们脑壳被门夹了,图便宜,报了个每人3000块的旅行团,然后就满怀意淫去巴厘岛了。
然后我们就懵逼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巴厘岛是这个样子的。
导游径直把我们领到一个垃圾成堆的地方。
我弱弱地问,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景点呀?
导游指着垃圾旁边那浑浊的海面,说,这就是景点啊。
你特么逗我?!
我安慰自己说,来都来了,没事,忍一忍,也许有好吃的。那个名言是啥来的,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然后导游说晚餐真的是烧烤哎!
哦也!
我欢快地奔了过去,确实是烧烤,还是海鲜烧烤。
只是有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海鲜周围全特么是苍蝇。
吃货也是有尊严的。
我义正言辞地说,我不吃!
转头一看,妈蛋,全团所有人都坐下来了。这时候不吃反而有点作作的。
我和闺蜜们只好灰溜溜地坐下,一只手拿烤串,一只手扇苍蝇。
我以为这已经是最糟糕了。
没想到还有更糟的。
因为海鲜太脏了,我这种很少感冒和发烧的人,爆发了几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高烧,并且呕吐不止,我感觉自己快把心脏都吐出来了。我的闺蜜,以前是个超级海鲜控,每次吃完都没事,但这次吃完马上就过敏了,本来长得像河智苑,直接肿成了高晓松(我人生最后悔的就是,当时病了没给她拍照。要是当时拍了照,我这之后每逢不开心就可以拿出来开心一下啊啊啊)。
反正我们后来就发着烧、呕着吐、过着敏,就这么人不人鬼不鬼地,灰溜溜就回国了。
那一次旅游,必须用这句话来表达了: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长途跋涉去远方找来的苟且。
但是,真正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回深圳,我说起巴厘岛之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然后看到一个朋友更新了微博,他也刚刚去了巴厘岛!
他的照片上,是干净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海景酒店以及豪华海鲜大餐。
最让我火大的是,他吃的螃蟹比我的脸还大!
我的脸哦!!!!
并且,上面没有苍蝇!!!!!
那一次,我深刻地认识到,原来世界上有两个巴厘岛,一个是穷的巴厘岛,一个是富的巴厘岛。
不幸的是,我去的是前一个。
那一次穷游简直我心中永远的痛。
还有一次旅游经历,哎,让我先长叹一会儿……
五年前,唯唐3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和朋友一家约好去国内某个景点玩(具体是哪个就不说了,你们也知道我是个怂逼,怕一说地方就引起地域之争),因为他们家收入是我们的两三倍,我和罗同学还担心跟不上他们的消费水平,于是做好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准备。
我们错了。
酒店是我们订的,一个口碑特别好的四星级酒店,建筑都是有当地风格的。结果一到,朋友的老公脸都垮了,说,怎么订这么贵的酒店?旅游嘛,不要过度追求享受,换个性价比高的吧。
朋友一直劝他老公,订都订了,就别说了。
然后他们两个就争执起来。
我和罗同学在旁边超级尴尬。
我只好说,那我们换一家吧。
于是我们六个人就拖着行李,到处找酒店,找了1个多小时,终于在某个拐角处找到一家她老公满意的宾馆,120一间,外观看着还行,她老公很得意,觉得自己简直是理财达人。
我和罗同学心想,不管怎样,只要能睡觉就行。
进了房间,我们傻眼了,卧室还凑活,卫生间简直是生化危机现场啊。墙面完全是斑驳的,马桶是生锈的,水管放出来的水是黄的。
我们一家三口互相安慰,说没事没事,今天就不洗澡了,赶紧去睡吧。
被子特么是湿的!
那是冬天啊。
南方,零度左右,没有暖气,我们把所有带去的衣服都盖在身上了,还是睡不着。
更可怕的是,后半夜从隔壁传来一些少儿不宜的声音。
唯唐都被吵醒了,问我,那是什么声音啊。
我说,有人在打架……
不得不说,他们体力真棒,一晚上打了三次。
那时候我就预感到这一次旅行算是砸了。
我真特么猜对了。
反正之后每一天,吃饭要选便宜的,景点只要门票收费就不进去了,在外面转转,拍个照就走人。好不容易朋友的老公愿意去一个景点,因为太有名了,2块钱的地图舍不得买,跑去借旁人手里的地图,用手机拍个照,凑活着看。他美其名曰,这是穷游,要动用生存智慧。
把我累死的是,朋友的老公非要坐公车,我弱弱地劝他,打车才十几块,坐公车也要8块,省不了多少钱。
他冷冷地说,你们非要打的就打呗。
我这个怂逼,也不敢了,于是我们拖家带口地,挤上了公车……如果是平常还好,我当时脚起水泡,痛得难受,还得站好久,恨不得把脚给砍了。
我从此发誓再也不和抠逼去旅游了,这种穷游太痛苦了。
其实我知道,很多人穷游是因为无奈。
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钱的时候,想看很多很多的风景,只能用一些省钱的方式去拓宽自己生活的半径。
这我非常理解。
我讨厌的是,明明经济上可以承受,还要穷游,在旅途中把省钱放在第一位,因为省钱而影响了心情,降低了体验,甚至导致对某个地方印象不好——就像我对巴厘岛,因为没有去过第二次,我到现在为止也对巴厘岛抱有不该有的偏见。
景点是无辜的。
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旅游?
我们是为了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
我们是为了跳出日常,过另一种生活,好好放松。
我们是为了去看见未知的世界,去与那些意外相逢。
我们是为了吃吃吃,买买买。
我们绝对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去省钱。
有件很奇怪的事就是,为什么只有人说自己喜欢穷游,没人敢说自己喜欢富游呢。
仿佛富游就是政治不正确。
个别热爱穷游的人,鄙视富游不努力,什么都用钱解决,花钱谁不会啊?
花钱是每个人都会,但是赚钱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会做攻略和会赚钱,都是值得尊敬的。
富游只是把用来做攻略、考虑如何省钱的时间,拿来努力赚钱了,没偷没抢没给人添麻烦,没什么值得羞耻的。
这是我今天斗胆说出真心话的原因。
因为我穷游过,所以我再也不想穷游了。
我想努力赚钱,去坦坦荡荡地富游。
富游的好处就是,我可以有选择。我可以选择吃20块的麻辣烫,也可以吃2000块的海鲜大餐;我可以选择300块一晚的民宿,也可以选3000块的五星级酒店。
我不想再有那种打卡式旅行了,为了省钱,每天要去一两个城市,在好几个景点之间奔波。我也不想再住那些乱七八糟的酒店了,把“住”排除在旅行之外,随便凑活。
其实,“住”也是旅行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就像我在日本住的家庭式温泉酒店,完全的日式风格,酒店本身就能让你感受到日本文化,它自己就是景点啊。
转自“咪蒙”
关于穷游这个概念首先要看由来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学是有着游学制度的
既 在四年大学教育的中间休学一年 边旅游边打工去一个想去的地方
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之后继续完成学业
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切格瓦拉骑摩托环游南美 乔布斯休学去印度修禅等
所以我们看到国外的背包族 沙发客里 基本都是年轻人
绝少看见参加工作之后的中产阶级旅游时预定青年旅社 参加沙发交换活动
而游学的意义 绝不是仅仅去某一个很远的地方旅游这么简单
是让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 在不断的研究行程反复核对预算的操作中
学会管理自己时间和财富的技巧 学会用理性的方法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及面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的自主独立
这才是游学的精髓所在
好好的游学制度传扬到了天朝之后
反倒变成了很多成年人所谓“少花钱多办事”的福音
将原本 如何用这笔钱完成一趟旅程
活生生变成了 如何用最少的钱出去旅游一次
两者乍看起来意思差不多
但是心态有着天渊之别 前者叫懂得规划 后者叫学会如何抠门
前者的意思是 在有限的预算里完成一趟说走就走的美好旅程
后者则是怎样用最少的钱完成一段自觉牛X的旅游牛x就行旅程可以不那么美好
其次什么是旅行??
旅行的目的 不过是暂时抛开身边的诸事 去远方看一些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与人群体验他们的美好
在观察之后带着所获得的放松与感悟 使自己回来后面对身边的诸多苟且的时候 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罢了
而在放松心情 体验美好的过程中将全部心事费时费力的花在计算着如何降低这次放松的成本
从而忽略的远方的美好 这不能不说是悲哀
最后回应楼上某些说 富游钱在哪里的小伙伴们
以江西为例 同样是去看海 去塞班穷游的钱足够你去大连、三亚富游
去大连 三亚穷游的钱 足够你去厦门 平潭 舟山富游
旅行的意义绝不是这一趟花了多少钱去了哪
而是这一次旅程我获得了怎样的快乐和感悟 使得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的积极和向上
前两天还和老公商量51去香港,但是我要穷游,老公要富游最后我们决定江西省内游
出门旅游本来就是放松心情,穷游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何必呢。
我也喜欢富游,钱在哪
确实出门玩3天,1000的预算总是不够
富游的选择权更大了,肯定舒服了啊,什么都能体验... 住过airbnb上便宜的民宿,也住过三千多一晚的酒店,可以吃路边摊,也可以装逼吃大餐...
咪蒙大神的文章,她的逆向思维可能就是受欢迎的关键
每个人都喜欢富游。但有些人抠习惯了,总感觉这样抠那样省,省到了心情就很开心 、自满。出去玩最好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大家都玩的开心。
出去旅游本来就是累的,如果遇到五一十一都是人。
汽车之家很多富游的帖子,看都看不懂的,人比人气死人的。
说了这么多,打架是亮点
谁不喜欢富游啊//ww.kexins.com/fsa/mnc.swf
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我不是吃货,所以午餐吃五毛一包的辣条都没问题,但我一定要住的舒服。花钱很爽,花到自己的点上更爽。
1000一个人?
不理解穷游是个什么鬼,没钱咱就宅家里不出去了,好不容易出去趟,旅程走的像要饭的节奏会很带感吗
有头发谁愿当秃子?
出门旅游本来就是放松心情,穷游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何必呢。
有钱环游世界没钱畅游网络!
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旅游?
我们是为了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
我们是为了跳出日常,过另一种生活,好好放松。
我们是为了去看见未知的世界,去与那些意外相逢。
我们是为了吃吃吃,买买买。
我们绝对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去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