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古老而又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地生长和发展着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目前,中国不少家族企业都经历了年轻一代接班的阶段,这些年轻一代都是如何治理和经营企业的?日前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编著的2017《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发布了针对这些情况做的问卷调查分析
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
第一,行业。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回8100余份有效答卷)询问了各企业主要从事的行业,这里主要分析企业第一主业情况。行业归为五类: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其他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电力煤气水、建筑业)、服务业、房地产与金融行业。目前,在私营企业第一主业中,服务业的比例最高,达到47.6%,其次是制造业,占比为29.60%,最少的是房地产与金融行业,占比不到5%。与年长一代企业家相比,年轻一代企业家从事制造业的比例更低,从事服务业的比例更高,其他行业则差不多,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中,继承者所主管企业的行业分布与年长一代企业家非常相似,这可能是因为继承者大多是从上一代企业主中继承了家族企业,难以改变原企业的经营主业,与之相比,创业者没有这样的限制,因此他们从事服务业的比例更高,从事制造业的比例更低。
另一方面,此次问卷调查还询问了被访企业是否涉足多个行业,由此可以分析被访企业是否开展多元化战略。从数据结果来看,仅有约1/5的企业同时涉足多个行业,不同世代企业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年轻继承者涉足多个行业的比例最高,达到28%,这可能意味着许多继承者在继承家族企业的同时,又另外开拓了其他行业。
第二,地区。在本次调查的私营企业中,将近一半位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企业则各占1/4左右。比较来说,年轻一代企业家中,位于中、西部的比例略高于年长一代企业家,但这同样主要体现在年轻创业者身上,年轻继承者在东部的比例与年长一代企业家相类似。
第三,规模。一般而言,研究者使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资产与员工人数。将企业资产规模分为四类:一百万元以下,一百万元至一千万元,一千万元至一亿元,一亿元及以上;将企业员工人数分为六类:八人(含)及以下、9~19人、20~59人、60~99人、100~199人、200人及以上。总体上看,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小微企业,超过六成的企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而且将近35%的企业的员工人数在八人及以下。毫无疑问,由于年长一代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经营时间更长,企业发展更为成熟,因此企业规模也相对更大。具体来说,约44%的年长一代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的资产规模在一千万元以上,31.27%的年长一代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的员工人数在一百人及以上,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中,上述相应比例则分别为25.59%和16.88%。进一步分析发现,继承者的企业规模要大于创业者,这种差异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中更为突出,例如,所管理企业资产规模在一百万元以下的企业主中,年轻创业者的比例比年轻继承者高出18.67%,而年长创业者比例仅比年长继承者高4.23%。这意味着,在企业发展初期,继承者因家族支持占有显著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继承者的优势可能会逐步缩小。
第四,经营绩效。就企业的经营绩效来说,也使用两个指标来测量:一是销售利润率(r0s),即(净利润/销售额)×100%;二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即(净利润/净资产)×100%。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干扰,这里将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0%和低于-100%的数值作为极端值删去。就销售利润率而言,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平均为12.63%,其中年轻一代企业家所管理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高于年长一代企业家,年轻创业者所管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高于年轻继承者。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与销售利润率大体相似,私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3.29%,其中年轻一代企业家也要高于年长一代企业家,但与销售利润率不同的是,年轻创业者所管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年轻继承者差不多。总体来看,年轻一代企业家所管理企业的经营绩效要高于年长一代企业家,年轻创业者所管理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低于年轻继承者。
企业治理结构
所谓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是指为实现企业最佳经营绩效,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许多研究都指出,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下面主要从股权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来考察年轻一代企业家所在企业的特点:
第一,股权结构。这里的股权结构是指私营企业中不同投资主体股本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总体来看,中国私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其所有权占总股本的比例平均为80%左右,而且该比例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与年长一代企业家,以及创业者与继承者之间没有太大差异。在家族企业研究中,虽然国内外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衡量缺乏统一标准,但均将家族对企业所有权的控制作为必要条件,即使采用了较为严格的绝对控股标准(即个人及其家族拥有50%及以上的股权),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到超过八成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同企业主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组织结构。在目前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构成的“新三会”,以及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构成的“老三会”。前者被看作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部分,后者则是原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老三会”并不是私营企业必须设立的组织结构,但在国家要求之下,许多私营企业也成立了“老三会”。
数据显示,中国私营企业中存在比例最高的组织是股东会和董事会,占比分别达到54.33%和42.67%,其他机构的比例均在30%左右。另外,相比于年长一代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年轻一代企业家所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欠缺,除了股东会以外,其他组织的比例都比前者更低。这里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是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组织结构可能越完善;二是有研究指出,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发展历史以及企业主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许多年长一代企业家的企业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也沿袭了原来的“老三会”,而且即使这些企业传递给下一代,组织结构也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可以看到不仅年长一代企业家所在企业的“老三会”比例高于年轻一代企业家,同样地,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中,继承者的“老三会”比例也高于创业者。
第三,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包括企业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将企业重大决策主体分为企业主、董事会或股东会、其他管理者;而将企业日常管理主体分为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其他管理者两类。在企业重大决策上,超过一半(54.06%)的企业是由企业主自己做出的,但也有35.71%的企业是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做出的,而仅有约10%的企业是由其他管理者做出的。而在企业日常管理上,企业主及其家族发挥的作用更突出,约70%的企业是由企业主及其家族来进行日常管理的。在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方面,年轻一代企业家与年长一代企业家之间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相比于年轻创业者,年轻继承者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的比例略低,这可能依然是继承家族企业的—个结果。
从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方式来看,问卷调查所观察到的不同世代企业家之间的差异,一部分缘于整体经济体制与结构的变迁,例如年轻一代企业家更多从事服务业;另一部分则缘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例如年轻一代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规模整体相对更小,而年长一代企业家由于继承了原来的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因此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更相似。除此之外,问卷调查并没有看到不同世代企业家因为本身差异所导致的经营与管理差异,恰恰相反,二者的所有权结构与管理决策模式都非常相似,都是家族导向的,而这也正是中国历史弥坚的家族文化或者集体文化在企业中的延续。当然,年轻一代企业家中创业者与继承者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不同世代企业家的差异,因为年轻一代继承的正是年长一代企业家所创立的企业,或许他们有所改革,但目前还未看出明显的痕迹。(来自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2017《中国家族企业年青一代状况报告》)
《国际融资》杂志,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方面国际先进理念,行业走势判断,融资操作经验,投资经典案例和权威专家观点。欢迎赐稿至rongzi0138@sina,广告、项目合作等事宜请拨打010-680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