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康师傅突然宣布解散,背后真相太惊人!


台湾康师傅突然宣布解散,背后真相太惊人!
2017年的第二天,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时,顶新集团宣布台湾康师傅解散的消息迅速刷爆朋友圈。而此时,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公共号转发康师傅地沟油事件被“康师傅方便面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名誉权纠纷告上了法庭,还成了失信单位。这件名誉侵权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到底是谁在“侵害” 康师傅的名誉权?台湾康师傅突然宣布解散到底藏着怎样的真相?如此有名气有财力的公司何至走到如此地步呢?这就不得不提众所周知的2014年台湾“馊水油事件”!
2014年9月14日下午,康师傅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部分方便面产品使用了地沟油作为原料的劣质猪油。“馊水油事件”爆发一个月后,顶新集团旗下企业以饲料油混制食用油又被曝光,再加上2013年11月在台湾地区曝出的橄榄油掺铜叶绿素事件,这家旗下拥有康师傅、味全等品牌的知名企业,一年竟连曝三起食品安全事件。随后,顶新宣布全面退出台湾油品市场。
2015年8月,一则“台湾良心导游向大陆游客揭露康师傅惊天内幕”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中热传,抵制话题重新燃起,台湾各界掀起“灭顶运动”。
事件爆发后,康师傅是如何做的呢?
康师傅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不惜将报道地沟油事件的媒体、记者及微信公众号以名誉侵权告上法庭,当然,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也是其中之一,某微信公众号甚至被索赔150万元,让人难以理解。最引关注的莫过于《康师傅诉一财名誉侵权一审败诉1.8亿索赔被驳回》的报道!
之后,康师傅控股也曾试图通过追求高端化、品质化的产品来挽回消费者的心。但从数据上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2016年前三季度,康师傅合计25.11亿美元的方便面销售额中,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销售额,分别约为12.21亿、8.01亿、4.41亿和0.48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同比-11.24%、-28.67%、50.09%和-21.99%。也就是说,除了中价袋面上涨,其余产品都在下滑。
虽然康师傅已经尽量撇清关系,降低味全黑心油事件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但最近两年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受到影响,康师傅本身也一直处于负面舆论的旋涡之中。康师傅控股近年来市值大幅缩水已经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地沟油事件的反应。很明显,康师傅控股解散台湾康师傅、不再在台湾地区生产销售方便面是希望尽快解除消费者的抵制。
因报道康师傅地沟油事件被康师傅告上法庭的一财网记者胡军华在其声明曾说道:
去年11月,康师傅公开说产品使用棕榈油作为原料,今年却承认台湾市场的部分方便面原料是猪油。
去年康师傅还说食品安全不存在隐患,今年就有经过康师傅授权、使用康师傅商标的部分产品卷入了劣质猪油风波。
我无意说任何食品公司都犯不得任何错误,也不怀疑康师傅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事实就是事实,漏洞就是漏洞,大公司在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任何漏洞都不应被忽视,被遮蔽。否则,我的六个月大的女儿将来也会和我一样,要不断面临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我是一个父亲,我和千千万万父母一样,当看到食品安全漏洞的时候必须说些什么,必须为我的女儿,和我自己,做一点什么,其目的是为了我们所有人将来有一天不再为有问题的油、水、牛奶、大米、方便面感到恐慌。
我现在这样做了,将来还会如此。
可见,北京国创名誉侵权康师傅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事实是康师傅自己在“侵害”自己的名誉权。
从台湾康师傅的解散事件可以看出,消费者和市场都是有记忆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仍然也将长期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宪法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而自由从来都是一种责任。消费者权益法则规定了舆论监督权,而监督从来也都是一种责任。任何一个中国公民,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负有这种责任,而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公共号转发的“早就知道康师傅是日本的 不至于这么龌龊吧”中仅仅提到“康师傅永别了。中华民族的败类,让他寿终正寝”就被“康师傅方便面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名誉权纠纷告上了法庭!讲事实说真话,最后倒成了失信人,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台湾康师傅已于2017年1月1日解散。“康师傅时代”已成过去!
----这不是永别,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