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 九江人花了4.232亿元


市民购买最多的商品前5名是:手机、毛呢外套、羽绒服、平板电视、针织衫
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精彩落幕,全天成交额高达1682亿元,相比去年的1207亿元上涨近4成。自2009年“双11”网购日诞生以来,年年实现增长,其中,无线交易额占比90%。那么今年“双11”九江销售额是多少?据阿里巴巴提供的“城市数据简报-九江市”中显示,九江“剁手族”GMV(成交金额)为4.232亿元,比去年增长42%。九江市民最爱买什么?哪些人群是“双11”主力军?哪个年龄段的最“败家”?大数据早已看穿一切。
从“城市数据简报-江西省”的数据来看,“双11”当天,江西省GMV(成交金额)为42.37亿元,其中九江GMV(成交金额)为4.232亿元,位列第三。从“城市数据简报-九江市”的数据来看,参与抢购的女性用户为61%,男性用户为39%。各年龄段占比为:25岁以下27%、26-35岁45%、36-40岁12%、41岁以上16%。该数据与2016年相比,相差不大。
根据“城市数据简报-九江市”的记录,九江人购买最多的商品前5名是:手机、毛呢外套、羽绒服、平板电视、针织衫;最喜欢的品牌是:小米、美的、苹果、海尔。
此外,旅游产品也是大家选购的热点。根据大数据显示,这次“双11”,各大旅游公司不失时机推出各种旅游套餐,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据阿里巴巴统计,九江消费者最喜爱的境内游目的地是:九江、南昌、上海、武汉、昆明;最喜爱的境外游目的地是:泰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最喜欢的土特产是:大米、枸杞、三七、苹果、橙。
线下实体店人气爆棚不输电商
11月11日零时开始,天猫公布的各项成交额令人咋舌,不少“剁手党”守候在电脑旁,只等零时下单。然而这一天,浔城各大商场内的实体店也热闹非凡,各大卖场聚集大批“剁手党”,每层楼的收银处都排起了长龙。
实体店折扣力度堪比电商
市民陈女士看中了一款拉杆箱,原本想着“双11”当天在网上购买,“通过各种计算,最后成交金额为2400元左右。”就在陈女士蠢蠢欲动之时,该品牌浔城一专柜导购给她打来了电话,“如果在他们那里买卡,再加上商场活动,这款拉杆箱只要2000元,比网购便宜400多元,最主要的是可以看见实物。”陈女士说,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在实体店购买。
11日当天,浔阳晚报记者在浔阳路一大型商场女鞋区看到,因专柜价格几乎与各大电商持平,客流量与周末差不多。正在某品牌专柜试鞋的章女士说,“最新款和限量版的‘尖货’实体店才有,而且鞋子还是要上脚试。只要商家促销,我还是愿意选择实体店。”而在二楼、三楼女装区,一眼望去各大品牌专柜都贴有1换2.1,5倍积分等字样,几个比较火的品牌专柜里更是人挤人。“今年‘双11’正好碰上周末,天气还不错,商场内的折扣力度和网上几乎不差,最主要的是电商取代不了商场试衣间的功能,衣服只有穿在身上才知道到底好看不好看。”不少市民表示说。
售后服务电商短板恰是实体店强项
“电商有它的优势,同时也有劣势,售后服务就是其中一个劣势。”业内一资深人士分析,“以往,每年的‘双11’,实体店都会避其锋芒,而现在,实体店也开始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可以说传统零售商的底气日增离不开其对消费体验和售后服务优势的总结和体会。”
“以前‘双11’在网上买东西,遇到了虚假折扣、以假乱真等消费陷阱,买回来之后还要退货,太麻烦了。而且很多抢购来的商品虽然便宜却并不实用,有种‘刚下单就想退货’的冲动。”市民周女士对浔阳晚报记者说道,“与其买了退,还不如直接在实体店试好,觉得合适再买。”
浔阳晚报记者现场随机采访发现,不少消费者直言今年的传统实体店促销风格“霸气”不少,单从“全网比价”来看就显得底气十足。“相比网上购物,更青睐实体店购物。”市民黄女士说,她喜欢在网上搜索了解价格后,然后去线下实体店购买。“像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除了考虑价格,还要考虑售后服务,实体店价格稍比网上贵一点,还是选择在实体店买;只有网上便宜很多时,才会考虑在网上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