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嘉兴 —家住运河旁 重走古运路!


生于江南运河旁,小时候,多少次,我们光着小脚丫跑在运河边石板砌成的河埠头,看运河中翻涌的浪花;多少次,我们三五成群,在夏日的炎热里,奋力跃入运河,在清凉的河水中欢乐的嬉戏着;又是多少次,我们独坐在运河旁,诉说着我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运河以一个智者的身份,包容着我的埋怨、愤怒,也分享着我的喜悦与幸福。
嘉兴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以运河作为护城河的城市,其运河文化遗址也是相当丰富。小时候,我们只知道,运河是我们身边的好朋友;长大后,才发觉它的不平凡,甚至是伟大!依运河而生,水让这个本就如梦的江南水乡,平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既然家住运河旁,何不细细踏访,这穿城而过的运河印记!
  大运河(嘉兴段)北起:长虹桥
长虹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上,该桥修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再修,是一座三孔实腹石拱桥,整座桥用长条石砌成,造型如长虹卧波,是浙北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2006年长虹桥已从旧时的嘉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提升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嘉兴段):文生修道院
文生修道院地处嘉兴市区东北角,前临京杭大运河,曾经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修道院之一,2000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中国早期教会建筑的代表,还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对其实施修缮是十分必要的。
  大运河(嘉兴段):落帆亭
落帆亭,始建年代无考,据旧志记载,是在宋熙宁初年(约1068年)重建于杉青闸官舍旁,为当时官吏商贾的游憩之处。落帆亭和范蠡湖,都不妨可以看作是宋代园林的遗构。由于嘉兴城是大运河的重要码头,船经闸门必落帆才能驶过,后来就有人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命名为“落帆亭”。
  大运河(嘉兴段):月河历史街区
月河历史街区,是浙江省嘉兴市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狭弄、旧民居等还原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与月河仅一路之隔的芦席汇,其沿秀城河东打造的一条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街,也很好的承接了月河街区大批观光游览的游客。
  大运河(嘉兴段):三塔
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原茶禅寺前。塔初建于唐代。该塔是一座富有汉族建筑风格的砖塔,造型美观, 观之赏心悦目,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虽历经千年的历史风烟,至今仍巍然屹立,足以说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聪明智慧。
  大运河(嘉兴段):司马高桥
司马高桥旧名南高桥,在桐乡崇福镇南,跨京杭运河古道。明洪武间(1368—1398)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同治三年(1864)毁。光绪二年(1876)知县余丽元重建。余丽元这次重建司马高桥(还重修了包角堰桥、青阳桥、拱辰桥等运河大桥),请求动用库银,得到兵部的支持,这便是桥名的之所由来。
  大运河(嘉兴段)南止:长安闸
京杭大运河南由海宁长安镇逶迤进入嘉兴地界,泽被嘉禾长达110公里。长安镇上的长安闸由一坝三闸组成,作为古代江南运河重要的交通和军事枢纽,是江南古运河规模最大的运河设施之一,也是宋时三大闸堰现今仍存有遗构的仅存古闸。长安一坝三闸是江南大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最重要的水利水运设施和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