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沸沸扬扬的镜湖失败论之后,我们是否应该看到,这十几年来,绍兴的城市建设还是很成功的
2000年,我到绍兴的时候,绍兴城有什么?稍微上了点年纪的是否还记得,那时候古玩市场还在老文理旁边的小河边,那小河甚至连护堤都没做;那时候的中兴路是什么样子的?南到鲁迅路就没有楼房了,北还没开发到昌安连起来,现在的现代大厦还是03-04年的时候建起来的;老火车站前广场也是后来的建设成果,那时候,绍兴城内装电梯的楼都屈指可数。
十五年后的今天,绍兴有了袍江,有了镜湖,有了迪荡,有了滨海,城市的区域得到巨大的延伸,当然有些人可能不认可袍江滨海,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一直住老城区,心理上有无比的优越性,还有些人可能这么多年也没到过袍江滨海看一看,甚至连镜湖到底是哪里都不清楚
有人指责十几年时间地方开发了好多个,没有延续性,必定要失败,那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OUT了。绍兴建城2000多年了,为什么就一直只能窝在环城河内,难道还要延续以前的以不脱离老城区建设为主的模式吗?如今的国内,很多的城市发展已经升级到直接建设新城的规模,相对这些的城市来说,绍兴还是很保守的,从空间上来说,建设袍江这样的点,再连成线,然后发展成片,这样的效果很明显。
多地块开发有错吗?有人说既然开发了迪荡一期,那就应该继续开发二期,这样的思维只能呵呵了。开发需要用钱开路,钱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都这一区域,市场经济本里就倡导自由发展,政策指引,政府的投入只能是使这一区块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为止,接下去的发展要靠自己,换句话说,迪荡接下去的开发就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了。
有人说城东开发是失败的,但是目前城东住满了人。有人说袍江开发也是失败的,但是现在的袍江生机盎然。区域发展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只有从量变到了质变这个点,我们才能看到成果。
再回到目前不可回避的镜湖问题。镜湖的发展确实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资金问题,经济不景气,政府投入肯定会减少;政策问题,目前全国都在严控城市建设过快发展;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整体还处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绍兴的拆迁户不会入住镜湖,来绍的就业者很难承受高房价;还有就是绍兴企业西迁的事情,原本在绍兴的公司很多都搬到了柯桥,造成商务楼空置。但是绍兴如今的城市建设必定要发展镜湖。三区合并后,越城区要和柯桥对接,镜湖是中间的一个点,袍江要和市区连成片,镜湖是中间的桥梁,袍江要和柯桥对接也要靠发展镜湖,所以镜湖的位置是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决定必定要发展这个区块。时间上来说,目前正处于三区整合的趋势上,镜湖发展也是一个良好的时期。个人认为,镜湖的发展遇冷只是暂时的,增加配套设施的同时,静等人口的聚集,换句话说,就是用时间换发展,毕竟这么多的成果摆在那了,想不看好都难
用鱼缸养鱼,经常换水鱼也会死,如果在鱼缸里放几颗水草,就能长时间不换水。城市的发展注入的是造血功能,而不是永远的扶持。多走出去看看,你会发现绍兴已经改变很多很多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
绍兴的扩大建设是必须的。只是同时建设,摊大饼,最后味道不太好。而且吃大饼的人有那么多吗?
老城区一一潭死水,臭的要命,现居民多数都是南面山上移民过来的客家人。
不能自己和自己比,更不能把现在去和十多年前比。应该横向比较,参照物应有可比性。
绍兴城区恐怕连诸暨也比不上,现在把柯桥上虞凑合上去,哪里像是一个大城市,分明是柯桥区仍是绍兴县,越城区仍是越城区,上虞区仍是上虞市。就拿社保来说,你去年在越城区工作,今年在柯桥区工作,办理社保还得从越城区转移到柯桥区来回跑几趟,若换工作到上虞,社保办理那是更累了,反正有好多事情不能就近办理,屁个大绍兴,倒是像“三国鼎立”的局面。
路都不通 什么建设很成功?
冯顺桥开发袍江,王永昌开发迪荡,张金如开发镜湖,钱建民开发滨海。弄的一个四不像,四个官四条心,那个真心为绍兴发展?
好的地方,我们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横向一比较。。。不成功的地方多的去了。。。所以,,,很成功就算了,,,略成功吧。。。
人民路说要到上虞 说了几年了 一点动静都没有
与lz一样,极力看好镜湖,因为贷款在那边买了房。
由点到面
你去过诸暨没?
滨海是柯桥的,楼主
银泰城一开,就不算成功,绕来绕去,还是市中心!
绍兴的城市规划弊端:
小气
善变
杂乱
楼主说得有点道理,进步还是有的。不过,要是能保持老城区50年前的风貌到现在,可能更好。
楼主要么是市政府的,要么是搞房地产的。15年,绍兴如果一点不变的话那不是可以成为世界遗产了。可关键是看变化的大不大,快不快,跟周边比一比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