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改革开放的征途走过40年。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向前,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40年中,有多少个“第一次”让我们终身难忘?又有多少个“第一次”激发出亿万人的活力?40年,40个“第一”,彻底改变了中国!
第13期: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会场。
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宣告成立并于12月中旬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挂牌营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料图)
在许多老上海的记忆里,浦江饭店内500平方米的孔雀厅,是洋派、华丽和摩登的代名词。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公元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它曾经是上海最豪华的饭店,也是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孔雀厅正式挂牌成立,当时作为餐厅的孔雀厅因此暂时终止了对外营业,而孔雀厅的“沉睡”,换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觉醒。
“世界最小的证券交易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还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对于颇具资本主义色彩的股票市场,很多人就连想都还不敢想。然而,这种不敢想的东西却即将在中国成为现实。
内地恢复证券交易的动因,要从香港股市说起。正是因为1977年后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经济得到刺激,股市开始大涨。或许是受到香港股市繁荣的启发,内地的证券市场之梦也开始萌动。有香港做参照,中国政府越来越坚定了开放证券交易的决心。
在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之前,有价证券还是一个十分新鲜的事物。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成为新中国第一种有价证券。但在当时,老百姓只知道国库券是一种能让钱比存银行回报更高的东西。
三年后,股票面世。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很快,有价证券的买卖开始出现。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中介机构网点达到1600多家。
而在这一期间,一个精明的上海人,由于抓住了各地国库券之间的价差所带来的机会,几乎一夜之间就从工厂的仓库保管员变成了富翁。他叫杨怀定,更多人称他为杨百万。
之后不久,股票交易也随之出现。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至今还挂着一张特别的照片,它被称为“当代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的证券交易所经理的合影”。其中“最小的证券交易所”指的就是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工农业部。
1986年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批准静安证券工农业部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开始办理“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种股票的买卖交易业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个“世界最小的证券交易所”成为了第一个进行正式股票交易的机构。
上海静安证券工农业部作为中国证券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拉开了证券流通的序幕,为证券交易所最终成立奠定了基础。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