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茗山乡彭堍村彭家堍湾,有一面特殊的捐资墙,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捐钱做公益事业的数额。从几十元到上千元,每一笔无论金额大小,均详细记录上墙。这面墙的对面,就是彭家堍湾村庄理事会的办公地点。“过去一年,村民们热心公益事业,主动捐资投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让村子面貌大变样。”站在捐资墙前,彭堍村庄理事会会长彭学军深有感触。
前些年,彭家堍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搞得轰轰烈烈,可村民却一直热情不高。一手包办的行政命令式做法没能很好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上面搞得风生水起,可村民大都“事不关己”,等靠要思想严重,各项公益事业做了,群众的满意度却不高。
在大冶市“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引领下,2016年6月,彭家堍湾成立了村庄党小组,并设立了自己的理事会。会长彭学军一上任就谋划着为村庄做些实事。“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在理事会成员会议上,大家意见一致: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村庄建设项目。很快,理事会理出一份村民需求最迫切的任务清单:修建一所公厕、修复主干道两边人行道破损及栏杆、清理主干渠堵塞的乱石杂木、对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改造。
资金从哪来成了理事会的首要难题。既然是为自己的村庄做事,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彭家堍村庄理事会和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并一户户上门做工作。同时,争取村里在外的老板支持。为把钱用到实处,每个季度,理事会按原票据上墙公布账目,接受村“两委”及村民监督。
2016年,彭家堍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150余万元,硬化彭堍福特小学门前道路,新建1座桥梁、1个文化活动广场、2个文化礼堂,硬化环湾公路1300米,新挖1口门前塘。村民逐渐成了村庄建设的主力军,用村民自己的话来说:村庄建设好了、管理好了,“儿好开亲、女好对婿”。如今的彭家堍湾,变得大不一样,崭新的公厕建起来了,令外村前来参观的村民羡慕不已。村民文化中心新安装了电扇,公共食堂牵进了自来水,村民办红白喜事更加方便了。
改变,带来振荡效应,让铜都大地新农村建设活力无限。
如今,大冶全市330多个行政村和48个城市社区正在深入推广茗山“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经验和做法。各村庄(社区)理事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村庄(社区)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组织村民共同商讨和解决村庄重大事务,激发村民积极性;理事会成员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治理由“被动”到“主动”,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
据大冶市委组织部部长秦遵怀介绍,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把村庄理事会建成了党群沟通联系的连心桥,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同时采取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村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村民自己管”。
“小小的改革,实现了一个可喜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过去50元办不了100元的事、现在50元办500元的事。”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党建引领·活力村庄”一个重要的成效就是把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庄治理由原来的“政府拍板”到“群众决策”,由以前的“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实现了基层治理方式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微治理、大党建,小改革、大创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