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
(这是一篇写于去年此刻的一点感想文字,当时阅读着的朋友也给我写来很多的感想,特别是文中两位女主人公说非常“感动”,然而世事变迁很快,那天兰溪朋友和我说,“盛武煲庄”不知什么时候就关门了,我所期望的、我所描述的就这样又没有了……)
早上经过办公室楼下,桂花金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原来秋天真的已经到来。秋天,是一个连尘埃都会觉得寂寞的季节,自然会令人产生许多的感慨!
想想这个中秋小长假值班轮空,总算连续休息了三天,心里甚是庆幸,而我却也没啥地方好去,大部分时间是在兰溪乡下度过的,乡下给我们许多的静谧和淳朴,徜徉于山水之间,那样的世界踏实。昨天下午,在小长假尾巴的时间里,又回到兰溪,却不是乡下,而是郁达夫笔下的兰江边上。
郁达夫关于兰江的描述有着很多的情形,但是那个时候到底怎样,自己都无从考证,只能按照先生所记的想象着那个时候兰城、兰江边上的样子,“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好一派车水马龙,船来船往的情景,那样的情景之下发生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很多故事,有些回忆起来,似乎有那么多的伤感,又有那么多的“革命”。而在如今的兰江边上除了郑宇民先生当市委书记时候修葺了古城墙带点古城气息以外,其他都是防洪坝,以及林立的商铺、茶肆、酒家等等,仿佛在水边经营会有更多的财气汇聚,其实也不尽然,在江边喝茶吃饭逛街是会带给客人更多的遐思的,一望江水,碧波荡漾,清风徐徐,若有一艘渔船驶过,来一盏飘忽的渔火,更是风情别致……也是,很多的诗人就是在那样的情形之下诗兴大发,从而留下千古名句。这样的名句在兰江边上的防洪坝上举目及是,述说着兰城之美、兰江之情。
下午,先来到临江的一家小茶楼,说它小是真的因为它小,两间店面进去,简单、朴素的装饰,开始都让你几乎不能感觉这是一家茶楼,它的装饰带有浓浓的当代网络气息,桌子的摆放和墙上的小画框,没有一样感觉是刻意的,就像年轻的网络学生们那样随意、率性,也许这就是一种文化或者新一代人的理念和气息,每家茶楼都有它的定位和面向的消费群体。而且,这家茶楼取名也很简单,叫“这儿”,一听这名字,你的喝茶就会有不一样的意境,是啊,就是“这儿”,你来这儿干什么呢?来这儿回忆你的故事还是开始你的故事呢?你来这儿寻找答案还是给别人一个答案呢?……也许什么都不用,这儿就是这儿,来这儿就是简单的喝杯茶,或者来这儿看看美丽的老板娘。我一进茶楼,选了个位置坐下,我在等人,美丽的老板娘马上为我倒上一杯白开水,“严先生,你的水。”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多看了几眼这30出头的少妇,一袭长发、一袭简单而大方、深咖啡色的长裙,淡淡的微笑,没有一丝的矫作,显得非常的优雅,更是钦佩她的用心,算上这次我才是第三次来“这儿”,她就能叫出我的姓和记住我所要喝的是水,而不是茶。一会我的两个朋友都到了,而美丽的老板娘都不需要问他俩喝什么,就直接为他们沏上一壶红茶,沏好后她又静静的站回“吧台”,顾自己轻轻地听着音乐。她已经知道他俩的口味,就像她知道我钟情于白开水一般。我的两个朋友都是属于80后的年轻企业家,靠着自己的理想、激情和个人奋斗,目前一年做几千万的产值,办实体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经商,它所要承担的成本会更高,他要解决几十、几百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它的社会效益很多时候大于经济效益,但是他们都深深感觉现在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发展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企业做到一定的份上,如果不扩大规模又和自己的理想不符甚至又会被人整合,扩大的话,资金、技术、政府的扶持等一系列关乎企业发展的问题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坐下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接下去到底该如何有效投资?其中一个说到马上面临的现实问题,俄罗斯的一个大单子到了,可是按照俄罗斯现在的形势和目前汇率现状,这单子到底接还是不接,都在犹豫着……我们就在“这儿”探讨着,他们相信我,愿意和我交流他们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不一会,相约晚上吃饭的其他几个朋友陆续到齐,就一起步行至预定的一家江边煲庄。
这家煲庄虽然也在江边,却不临江,与茶楼有几百米的距离。兰江边的煲庄零零星星有很多家,虽然近几年好像没有当年的“繁华热闹”,但也还是为兰城的夜生活增添许多的景致,煲庄的、排挡的吆喝是最“百姓的语言”,不管是谁到了这样的环境,都觉得这是最能展现一个人本性的场所,虽不登大雅之堂,却可显个人真性。比如夏天,很多男人吃着吃着就会光着膀子继续吆喝,而我觉得那个时候与文明素质无关,男人总要有那么一个场合和一个时刻“放肆”一番,而人来人往的煲庄、排挡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预定的这家煲庄名曰“盛武煲庄”,因为它紧邻知名连锁店“盛武肥牛”餐厅,所以就省事取个“盛武煲庄”吧。(“盛武肥牛”餐厅是我兰溪另外一个朋友投资经营,开始的前几年生意火爆,近两年也只能停留在惨淡经营的状态上,正应了那句话---“现在什么钱都不好赚”。)我们一行人走到“盛武煲庄”,说是煲庄,但是我们这次却不吃煲,要装一回文雅,因为这家“盛武煲庄”,楼上装修了一个包厢,俗称“雅座”,整个店就这么一个包厢,可容10人左右就餐,里面摆了古色古香的桌椅,又张挂了文人字画,让就餐的人在品味美食的时候再陶醉一下文化艺术。这包厢里外张挂的虽不是大家名人的字画,但也总是显现出店家的一番情趣和心意。至于客人怎么品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了,因为任何事都不会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标准,何况和好友相聚于此品梅江烧,品美食,已经是人生一大幸事了,更何况慢慢上菜的时候,竟然是老板娘亲自上菜的,而且发现又是一个漂亮的老板娘,一袭花长裙,同样的一袭长发和“这儿”茶楼的老板娘相比,多了几分风火和清新,弄得在桌的另外一个朋友马上说“老板娘这么漂亮,我们以后得多多光顾啦!”。一句玩笑,让老板娘多了一分骄傲,也给晚上的聚餐马上激起了愉快的气氛。
一道一道代表着兰城特色以及煲庄特色的菜肴陆续由漂亮的老板娘上完,大家尽兴的品着其中乐趣,畅饮着杯中梅江陈烧,畅谈着自己的理想,交流着各自的观点,喝酒论道竟然发现我们自己每个人都还有那么一份激情,自认为还年轻的我们不知是否共同感叹着“理想虽丰满,现实很骨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把酒言欢,也只是一次好友相聚,散了以后,大家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该干嘛干嘛,都要面对各自快乐亦或痛苦的现实,但是互相的交流也相信必能丰富和激励着对方,不管怎么样,这世界上,好的、纯真的友情必然是存在的。这兰江的夜,多了一份美丽和惆怅!
常言说的好,为政者“一茶一饭,当思百姓之苦”。而作为我,既非“为政者”,还不具备更多的资格为百姓谋福祉。我想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经历了一个茶楼和一家饭店,倒是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两个店家虽然有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经营理念和不一样要面对的人,却都有一个美丽的老板娘,美丽、漂亮很多时候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两个老板娘让我发现她俩对待每个客人都非常用心和真诚,她心里肯定想“我一定要用自己的用心和真诚吸引客人”;两个店家都不请服务员,“这儿”茶楼就老板娘自己一个人经营和服务,“煲庄”也就夫妻两和一个家里的老人,估计厨师是应该请的,她们能减少的成本都减少着,自己能做的都自己做着。人有勤劳本性的一面,也有很多时候会偷懒,但很多时候,你不勤劳也得勤劳,你不勤劳,再请个人,多付一份工资,你的这家小店经营按照目前的现状就会增添更多压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美丽少妇,还有很多浪迹于风月场所,虽然,她们自己内心不一定愿意,但是因为她身处的周边环境不一,家庭负担现实所逼,或者她们自己爱慕虚荣,不愿意勤劳工作生活,还是会选择那样的方式耗费自己的青春美貌,或者自认为那也是享受着美丽青春。也还有很多美丽少妇在家过着“太太”生活,与麻将、电视、八卦、宠物为伍。每个人的命运决定着自己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反过来影响着自己的命运。人世间,往往很多喝茶的那些客人和吃饭的那些客人是不会同一批的,茶楼和煲庄的老板娘却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同批、分批而来,喝完茶来吃个煲,或者你吃完煲来喝杯茶,这是她俩对生活最诚挚的愿望。这两个美丽少妇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诚心服务,努力踏实过好自己的生活,展现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品格。
来到茶楼,更多是因为心情,或者因为商谈一些事,找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坐坐,比如“这儿”;来到饭店,更多是因为借酒会友,畅饮人生,找一个有美食的地方,比如“盛武煲庄”。其实,像我昨天去的这样的小茶楼和小饭店,都是最“市井”的地方,都是最能不用面具掩饰的地方,最能倾听百姓心声的地方,不知“为政者”们是否甘愿来这样的地方倾听呢!我在此处虽品到了自己的快乐,但是,我想我们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连这么小的茶楼和饭店都舍不得来,还有很多来不起!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愿意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改变自己,从而让自己过上充实而平淡的生活。
一茶、一饭是以为《茶余饭后》记,愿兰江边上的两家小店能够好好生存,更愿有更多的苍生能够好好喝茶,好好吃饭!也更愿有更多的人像这两位美丽少妇一样勤劳、用心面对生活,不求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