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扶贫成就,连联合国都大为赞赏。拥有13人口的大国扶贫成就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甚至一些贫富差距很大的发达国家都很羡慕中国的成就。即便如此,中国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因为人口多,贫困人口基数依然很大。中央扶贫依然任重道远,怎么才能让扶贫更高效更彻底迫切需要企业直接参与。所以这一点上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比如中西部扶贫创业税收优惠,甚至免税若干年。当然现有企业对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只要是能增加农门收入政府都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其实本身西部土地资源颇丰,人口稀少。比较适合发展农牧业、风能、太阳能和旅游业,农产品走电商可以销往国内和国际。特别是沙漠地区和盐碱地等土地贫瘠地带的农业投资,治理沙漠盐碱地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扶贫,而且企业因为投资又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其实真正产业扶贫是不需要政府直接出面,但需要政府创造有利于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环境。比如公路、铁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政府投资。有了基础设施的保障再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这样本来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就变成了造血式扶贫了。虽然中央提出了这种优惠政策,具体落实还需要村镇领导和企业之间洽谈。
如果把扶贫变成一种赚钱,而且比正常投资更赚钱。扶贫任务根本不需要政府直接出面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政府除了基础设施保障之外还需要建立对接平台。这种对接洽谈平台是贫困地区的领导和大企业之间的投资对接洽谈平台。 以往的政府政策扶贫一旦转变成市场扶贫也会节省很多中央财政预算。这部分预算完全可以用在最需要的科研投入、国防和、情报和安全预算等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当然也可以用在更大规模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社保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扶贫远比政府那点扶贫预算多得多,甚至超过了政府预算的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
只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西部地区是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力成本堪称白菜价,土地更是白菜价。如果是沙漠、石墨化土地、盐碱地地区从事种植甚至土地零成本使用。因为技术的进步,一些以往贫瘠的土地也可以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沙漠变绿洲的同时投资这又会有很高的利润回报,沙漠种植水稻都成了现实。当然也有沙漠沙产业,用沙子做砖瓦水泥和一些工业品在中国早已实现,技术甚至全球领先。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开发也是重要的产业之一,当然也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同样需要相关企业开发投入,做广告宣传。西部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只是因为基础设施不到位经济欠发达没有投资到位。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朝阳产业,不仅仅是农家乐式的小产业,上规模的大型旅游产业只要有足够的企业投资一样能实现。
当然西部地区也是能源资源颇丰的地区,投资能源资源对缓解我国对外能源的依赖度和减少能源资源的进口至关重要。特别是清洁能源的投资,西部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西部地区颇为丰富,是理想的投资领域。因为清洁能源投资不需要雇佣员工、不需要巨大营销成本投入,因为电能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卖给国家。不要把扶贫当做政府的负担,而是通过企业投资性质的扶贫变成政府和企业双赢的收入。企业投资赚钱政府获得税收,贫困地区群众又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而摆脱贫困。当然这种一石三鸟的事情需要中央政府把基础设施做到位,巨无霸大企和贫困地区领导之间的投资对接平台也要做到位。对于中国未来扶贫来说,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当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给我们开出药房怎么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所以现如今两极分化严重。很需要一个不给政府负担又能做到彻底扶贫的新药方,所以企业扶贫在我的理论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