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禽产业向西南方向转移
2017年12月底,全国13个省、直辖市交出了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的答卷,搬迁了50336家畜禽养殖场。
受此影响,2017年各省家禽出栏量增幅较大的省份位于西南、西北、东北。相比而言,减幅最厉害的多是东部沿海省份。
说明随着环保法的严格执行,东部沿海地区家禽养殖量转移,内陆地区属于未来家禽潜力养殖区域。
具体情况戳我:家禽大数据丨这些地区是今后养殖潜力股!
贵州:“补贴+互联网”推动家禽业
贵州在省级投入4800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投入2700万元在畜牧产业发展资金。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各级各部门聚集资源,推动生态家禽产业发展:
省农委安排家禽专项资金1.3亿元启动15个种繁、6个屠宰场建设以及粪污治理等工程;
省基金专班审批通过家禽项目49个40.33亿元,明确投资项目20个8.89亿元,落地项目8个9512.3万元;
推进正安、威宁、榕江、晴隆等深度贫困县种禽场、繁育场新建或改扩建;
组织开展家禽保险,启动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
不仅如此,贵州省农委与多彩贵州网联合推出了“贵州省家禽专班官网”。官网从多方面宣传和展示了贵州省家禽产业。
家禽出栏量翻一番 招商引资多元化
在贵州省的大力推动下,2018年以来,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一季度,预计全省生态家禽存栏达9800万羽,同比增长12.52%;
出栏5650万羽,在去年年初出栏相比,同比增长119%;
禽蛋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31.33%;
实现产值36亿元,带动脱贫5.2万人。
同时,贵州省不断加大对大型家禽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大企业带动家禽产业的大发展。
毕节市纳雍县引进粤旺集团,签订年销售土鸡2000万羽以上战略合作协议;
铜仁市松桃县引进国内知名蛋鸡企业圣迪乐村投资建设60万套蛋种鸡生产场,预计12月底建成投入生产;
遵义赤水市引进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乌骨鸡养殖,已签订合作协议。
一季度全省共计引进和培育各类中小家禽企业和合作社86家,这些企业通过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约束力凸显的情况下,贵州省作为家禽潜力增长区,通过“补贴+互联网”的方式,逐步放大贵州省的家禽养殖优势。
多元化的招商引资,也使得圣迪乐村、正大这些养殖巨头看到了日后贵州省养殖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下一步,贵州将加强种繁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地方特色家禽品种,构建“内育为主、外引为辅”良种保障体系,提高种苗省内自给能力水平。 (综合:多彩贵州网、新禽况、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