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不再流浪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圆梦之旅,对于长春市救助站站外托养的111名无户口流浪乞讨人员,他们终于拥有了渴望的正常公民身份进而享受到应有的福利;这是一次收获喜悦的企盼之行,对于长春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为之付出辛苦和关爱的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2月4日清晨,德惠市松花江镇福利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祥和温馨。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刚、市公安局户政支队政委匡伟琦带领各自职能部门同志来到这里,现场办公,为这里的16名身源不清流浪乞讨人员解决户籍和身份证问题,这里是他们此行的首站。
据了解,这部分人属我市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像对比户籍信息系统查询不到身份信息,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和精神疾病以及智力和肢体等方面的残疾,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无户口导致无法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和医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生存及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
登记、查询、核对、编辑、照相、录入……按照预定的方案,户政支队的同志们忙碌起来。“他们早早就穿上了准备好的新衣服等候在这里,比过年都高兴,知道要为他们做好事。”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微笑着介绍。
“郑九金!这是你的名字,看看你的照片,户籍和身份证信息……”,被别人叫了不知道多少年“王老二”如今面对新的开始显得有些局促,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核对”自己的新身份,虽然什么也看不懂,嘴里还是不住的笑,呢喃着。
“让一下,大家帮帮忙把他抬到椅子上照相”,户政支队身份证科科长李冰搀扶着一名高位截瘫的男子走到近前,用“站着没有坐着高”来形容毫不为过。“你的名字以后就叫郑九久,取意长久;你的生日定在7月1日,与党共同庆生,要感谢党的关怀”,民警的工作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郑九久不住点头,用他所能用的高兴情绪表达着。
“他们太可怜了,能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我们就是付出再多辛苦也值得”,说着,李冰的眼睛湿润了。
对流浪乞讨人员来说,仅仅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查明身份信息而成为“黑户”,与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价值取向相悖,更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发展思想脱节。因此,解决这个难题,承认和主张他们的公民权利,让他们获得稳定的社会制度性救助,获得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意义重大,更是我们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为了让他们生活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市民政局和市公安局从调查、审核、申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防止出现犯罪分子“洗白”身份逃避法律制裁和双重户籍情况出现,两部门联合进行dna采集并与国家相关数据库比对,确保准确无误。
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是对公民权利负责的直接体现。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出台了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的实施意见,省公安厅副厅长、长春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吕锋就做好市救助管理站无户口托养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兴桥,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关连平分别要求民政局和户政支队成立专班,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解决流浪乞讨人员户口问题。
户政支队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制定方案,简化流程,多次与市民政局沟通协调,主动征求意见。班子成员带领户籍科、身份证管理科的同志们在两天时间内为总计111名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办理身份证,提供包括信息核查、信息采集、落户、办理身份证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时间再紧张,工作再辛苦,挡不住同志们为他们办证服务的热情,为的是让他们在新春到来之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户政支队政委匡伟琦表示:我们对市民政局为流浪乞讨人员核查付出的辛勤和努力由衷地钦佩,被福利服务中心对流浪乞讨人员如同亲人一般的生活照顾深深感动。希望户政支队和所在地派出所与收养流浪乞讨人员的民政救助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户籍和办证服务。户政支队将以一流的水平,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效率,展示长春公安的一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