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黄羊美食登上央视 巴中美味“飘香”全国


风景如画的玉湖边,就着清凉的风,品尝黄羊的鲜美,看着跳跃的皮影……日前,南江黄羊又登上央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美食文化栏目《味道·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八)》播出了别具特色的南江黄羊美食,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浓厚的“巴中味道”。该期节目的制作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呢,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与蔡雪峰一起制作烤全羊。
舌尖上的黄羊美味
三种吃法推向全国
2 月4 日晚8 点,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味道·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八)》,节目中,南江黄羊“露脸”了。虽然只有10 多分钟,但将黄羊最具特色的经典做法详细地展现给了全国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巴中的美食和文化。
节目里,南江黄羊的做法出自南江本地厨师之手,其食材也是源自本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烤全羊、羊肉汤、金橘羊肉……不同的菜式,选用的食材种类也不一样。
烤全羊,需要公山羊,因为其运动量相对较大,肉质更劲道,再使用白酒、啤酒、葱姜蒜等材料进行腌制去除膻味并提鲜,烤制两小时不离人。
炖羊肉,需要养殖一年半左右的母羊,因母羊肉质相对丰满肥嫩,更适宜用作炖煮。剁好的羊肉先炒后炖,将鲫鱼清洗干净后用纱布包裹好一同入锅,用以给羊肉汤提鲜。
金橘黄羊,将羊后腿的肉切成小块,上锅蒸制15 分钟,将橘子上部分取一个盖,去除橘肉,将羊肉装在里面,上锅再蒸十多分钟,喷香的金橘黄羊就可以上桌了。
南江大厨蔡雪峰在节目里详细介绍了三种黄羊美食的做法,惹得央视记者眼馋,亲自参与其中。因为南江黄羊的独特,央视记者对不同的选材和做法都感到很新鲜,尝过大厨制作的美食之后,更是对黄羊美食的口感和美味连连称赞。同时,节目中还展示了巴中皮影戏等民俗活动,巴中年味“飘香”全国。
连夜准备菜谱和食材
从早上8 点拍到下午3 点
6 日,晚报记者从南江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该节目拍摄时间在去年初。拍摄前期,南江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带领央视栏目组工作人员在南江县红光、长赤等乡镇进行了多次选址,最终确定在红光水库风景区拍摄,因为该地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能体现南江的美景。
随后,晚报记者联系到节目中制作美食的主厨——蔡雪峰,他告诉晚报记者,该节目于2016 年元旦节后不久拍摄,拍摄的前一天,他才接到通知。“当时让我去主厨,我一头雾水。”蔡雪峰说,由于时间紧迫,所以他连夜研究了食材和菜谱,希望将黄羊美食更好、更细致地展现给全国观众。
拍摄当天,蔡雪峰早上7 点就来到拍摄地准备各类食材,并将制作方法在心里默默背了无数遍。蔡雪峰最初准备了8 个菜式,但被告知仅需2、3 个即可,于是他又从这8 个菜式中选择了3 个。
上午8 点,《味道》栏目组一行10 多人拿上各种专业设备来到现场,这时的蔡雪峰已经胸有成竹,只是有一点让他感觉很不适应,“我是巴中本地人,但要求我说普通话。”蔡雪峰说,他的普通话不标准,被自己调侃称为“川普”,但他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完成了拍摄。虽然节目只有短短的10 多分钟,可在现场却拍摄了8 个小时,蔡雪峰说,有时候一个镜头需要重拍4、5 次,最多的重拍了10 余次,“能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全国观众,不管重拍多少次我都愿意。”
黄羊制作方式
令人耳目一新
希望美食吸引更多游客
蔡雪峰告诉晚报记者,他今年48 岁,从事厨师行业已经30年,节目播出时他并不知道,在别人告知后才观看了节目。“感觉很自豪,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蔡雪峰说,央视推介巴中本地的美食、美景和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巴中,他心里感到很自豪,除了节目中他的蹩脚普通话让他不满意,其他的,他认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少看了这档节目的市民都说,节目当中的黄羊制作方式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地人看到的是巴中的美食,我们看到的却是巴中文化及旅游今后的发展。”南江市民汪先生说,希望这些美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巴中。同时,不少网友看到后表示,看着节目就让人有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希望有机会能到巴中品尝,并希望巴中的美食能够推介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链接:
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过长期的选育而成的肉用型山羊品种。南江黄羊由南江县畜牧局等7 个单位联合培育,1995 年10 月13 日经过南江黄羊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 年11 月14 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羊品种审定委员会实地复审,1998 年4 月17 日被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南江黄羊不仅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品质优。南江黄羊适宜于在农区、山区饲养,同时,南江黄羊已成为全国首个进入中南海国宴的专用羊肉品种。(来源巴中晚报记者吴岷迅)

要把南江的黄羊美味推向全国!

这个好巴适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