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未成年人”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关爱就是要从减负开始,对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方面都不成熟,应对压力方面弱。我们关爱未成年人,因为他们从身体健康到心灵到安全各方面都需要呵护。中国早已成为地球上中学生压力最大的国家。相对人口基数,其它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所培养的高等人才并不比中国少,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中国的诺奖获得者有几个?教育部一直提倡减负。地方上对国家政策向来都是超额执行,譬如曾经的计划生育,现在的环保问题。唯独减负、关爱未成年人喊了20年,缘何一直没有效果,反而愈演愈烈。是因为我国教育体制问题,因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错误观念。学校一般只注重升学率,家长一般只注重学习成绩,可曾关心过孩子的心理精神需求?仅仅以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本身就是有些片面的,那学生自身的快乐呢?学生的创造力呢?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呢?这些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们不容忽视。是,中式教育创造了许多尖子生,但每年有多少学生在高压的教育模式下选择自杀?又有多少因此患上心理疾病呢?换个角度,在孩子智力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延长学习时间,就会提高成绩,这一点是必然的。但是,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它真的可以大过快乐、创造力、兴趣爱好、社交、心理健康这些加起来的总和吗?平时对孩子宠爱有加,好吃的都留给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缘何在学习上就会对孩子如此残酷?虽然学习知识是孩子重要的任务,但中国孩子几乎整个青春,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时光却是在无休止的枯燥的听课、作业、复习,上辅导班的高压中度过。老师普遍采用高压政策,多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普遍花钱多报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也要布置家庭作业。每个老师或许认为布置的作业不多,但是科目多了,各科加在一起总量仍然是很多的。这不全是学习效率的问题,和我们时代不同,现在的作业题难度比较大,做题因为思考耗时比较多,不少题家长也不会。尤其是数学,即使学习效率高,思考、反复演算所耗费的时间也很长。包括我家孩子,很大一部分学生要做到11点以后。这样做有什么害处呢?休息晚,大脑不足以得到充分休息,第二天容易打盹。即使不打盹,精力涣散,理解力下降,这就影响第二天听讲,又导致家庭作业不会做,形成恶性循环。如此恶性循环还不如吧作业布置少一些,充分休息,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听讲。学习是需要休息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大脑在疲累状态下学习8小时不如精神饱满时3小时。有句谚语“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象紧绷的弦一样,给予太大的拉力就会断。
从生理上说,第一,在深睡眠状态,也就是快速动眼睡眠时期,大脑此时在做梦,同时将白天的信息进行整理。大脑在长时间学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它就无法利用更多休息的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如果孩子一味的苦学、死学,反而限制了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被削弱了。11点到凌晨一点这段时间是肝脏排毒,新陈代谢以及造血的时间。这个过程也只能在深睡眠状态产生,长期熬夜不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对肝脏和肾脏健康有负面影响,从心理上说,过大的压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自暴自弃,成绩反而下降。长期睡眠不足还有可能产生神经衰弱,对最终考学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由于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对氧的消耗量迅猛增加,而全身其它器官的供氧量就相应减少,于是大脑就进入自我抑制状态以维持各器官供氧量的平衡,进入抑制状态的大脑对知识接受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别看一个人在努力的学习,实际他疲惫的大脑根本无法处理这些知识。而且,研究显示,与学习有关的脑波律动同样与身体活动有关。因此,合理的分配时间,注重休息、劳逸结合,才能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多复习,多做题确实能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压力过大适得其反,题海战术低效率的笨方式,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方式为代价,不足取。应该着重于精题、错题。凡事皆要有度,太过则为偏激,拔苗助长只能事倍功半。我不认为作业少些就会导致学生成绩水平下降了,则认为休息不好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学校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于有效管理,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于教育方式的创新,在于推广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于老师的素质和负责敬业。北京四中(包括初中和高中部)布置很少的家庭作业,甚至有时不布置作业,但600分以上和本科上线率都在90%以上。
实际上早早完成作业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的安排预习和复习,也可以以其它方式促进学习。我给孩子买了几本很不错的新式记忆方式的教辅书,购买了试验模拟软件,我提倡孩子看英语电影,读英汉双语的书以增强孩子英语水平,看和课本知识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以强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储备,明显比做作业更有效果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在休息中巩固知识,但这些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看。
我的孩子现在所在班级是某中学初三,繁多的作业给我们家长也造成困扰,为了早上的早读,老师提前了学生限定到校时间,这样家长晚上要陪孩子晚睡,早上还要赶着时间做早餐,每天只睡5-6个小时,早晨6:30叫孩子起床,孩子只有10分钟吃早餐时间,然后匆匆上学,弄得非常窘迫。每到课间孩子们趴倒一片,但老师视而不见,家庭作业依然很多。
因此,综上所述,给学生减负,科学的实行作息时间,符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心灵发展。作为一个开明的家长,应该自觉给孩子减负,应该勇于向高压学习说不,不管是初三还是高三,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对未成年人多一份关爱和呵护。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
某中学课间,疲惫的孩子们趴倒一片。
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学,考不上学就没好工作,没好工作就没好日子,没好日子,就娶不着老婆
都是社会造成的,也是心疼,可没办法呀,
你都说到我们心坎里了,有什么用,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太多的太多了。。。,,。。。。几十年的教育了,今天这么改,明天那么改,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