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解析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框架

摘 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商品出口的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我国商品出口的规律性,进而为我国的出口政策提供建议。在我们论文完成之后就是免费论文检测查重了,目前同学们使用的最多的论文查重平台就是知网论文的查重。
关键词:商品出口;商品结构;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21-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在世界贸易排名中上升到第三 位,之后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但是从商品出口结构上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还存在 一系列问题。
首先,贸易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商品中高附加值产品相对欠缺。纵观我国各年出口额,可以发现我国自1980年以来,出口贸易额增加 迅速,从产品结构划分的出口商品额来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增长速度大于初级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但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比较来看,我国高附加 值产品的出口数量比例偏低。
其次,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是导致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型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技术水平、科技能力等原因,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弱。中国贸易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发挥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大多缺乏国际竞争力
虽然我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程度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仍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工特征。现在各国之间广泛进行着同类产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 这种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是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无法说明的,反映了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和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化生产过程 中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我国与美国双边贸易中,优势互补的贸易机制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中美贸易的垂直分工特征比较明显,水平 分工程度仍然较低。
二、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1出口商品构成分类。按国际分类原则,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类为: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饮料及烟类x2;非食用原料x3;矿物燃 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动、植物油脂及蜡x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杂项制品x9;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2对各变量做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把多变量简化为作几个主要的变量,仅这几个变量包含了总体几乎全部的信息,并剔除了变量的相关性。 所以,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简便而又准确地分析出数据的统计规律。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特点和问题。在进行主 成分分析过程中,累计方差贡献率在统计上达到85%即可,这里为研究方便提取三个主成分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第一主成分包含总体信息量的69955%,第二主成分包含总体信息量的1688%,第三主成分包含总体信息量 的8186%;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5041%,完全有理由通过分析前三个主成分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现实意义上讲,通过前三个主成分对中国出 口结构进行分析,便可得到几乎包含了全部出口商品的信息(95031%)。因此只对前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以解释整个出口结构情况。
在作经济解释时,由于主成分矩阵中各变量的系数分布规律性不够明显,因此对数据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主成分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第三主成分
变量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影响中国出口的第一主成分构成是: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非食用原料x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 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杂项制品x9。影响中国出口的第二主成分构成是:饮料及烟类x2;动、植物油脂及蜡x5。 影响中国出口的第三主成分构成是: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对此,首先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结构是我国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出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进行转化,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目前我国 可以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设备,通过高技术人才在吸收、消化、改造后扶植发展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我国对 于一些有能力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应该自己生产,减少进口,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说出 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以节约资源和环保为原则,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改 革,通过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对工人的装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吸引跨国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同时培育自己的 跨国,创建自己的品牌。适度集群发展加工贸易企业,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原则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通过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 经济合作,合理应对贸易保护,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加强 服务贸易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和解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大力促进信息服务、文化产品、运输、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出口, 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实行品牌战略,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出口政策。我国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来规范外贸行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征出口关税和环境税等措施有效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控制高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霍建国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傅德印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廖道军,杨丽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
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