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年一中的兴兴衰衰   论名校是如何创建与传承的


近日,有位本届毕业生发表了对母校反思一文,大家别去争论出与何人之手,应该视文章内容为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正方的支持声远远大于辨方的力量。这无疑是一种好现象,说明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绍兴一中,不愧是百年名校,为社会培育了众多人才和不少名人,曾经辉煌灿烂,使人羡慕。可是从查品洋时期衰落,至今好象从无反弹。冰冻三尺,并非全是现任之过。问题是现任领导,乃至教育主管部门有否重视和反思。处处为自己辨解,没有过错是不够的。“没有错”只是庸官标准。
名校是怎样炼就和传承的?按部就班,是改变不了现常的。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本领,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还需要特色的领导艺术与气魄。
举几个实例:当初绍兴一中高、初中分设时,创建了北海中学。该校第一任校长陈继刚,经过六年拼搏,凝聚了北海教风、学风、凝聚北海校风传承至今。再有,元培中学初建时、新生家长都很担心新校教育质量。可是三年后,第一届毕业的升学率和整体素质证明使人佩服。陈纪刚在元培拼博和奉献了十年,使元培精神代代相传。
还有,马立从北海中学书记,调任师范附中任校长,好象大概只有两年吧。她把一所不起眼的附中,带得能使人刮目相看。后因可能是她在附中任期不长,调任建功中学校长,使附中没有巩固传承校风,而建功成了名校。这类事还有很多,比如鲁小与北小,不一一说了。
我不是个人崇拜,是铁的事实。
一所学校,一个企业,一个军队乃至一个囯家,领头雁相当重要。正如李云龙在军校毕业论文“亮剑”中提到,“军魂”是一个军队所创建时其指挥官的奉献、气魄、特色性格所铸成的,凝聚成精神,代代传承。名校也是如此。
望各级领导, 为一中着想, 为绍兴着想, 反思总结, 拿出有效措施, 重挀一中雄风.

该校第一任校长陈继刚?可有考证?

我的记忆里当时好像是这样:陈纪钢在元培,徐洋法主政北海。

不是领导不行,是这届人民不行。

第一任不是他两

rmb开路,还有什么魂

对不起,只是记忆中。但收到疑问马上考证,原来绍兴一中设有高中、初中,后來初中分出设立北海中学,现在的一中初中部。
陈纪钢,曾任绍兴市北海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元培中学校长,是元培冲学第一任校长。

一种的衰落在于每个老师脑子里的意识,他们躺在百年老校、百年名校的摇篮里,只知道嗷嗷讨食不知自己已经没落当下的事实,10年未出一状元,好意思吗你!

拍马屁!拍陈继钢的马屁?看上去都是拍马屁,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已风烛残年,孩子又不在绍兴,不需要拍马奉承,更不需要什么好处。本不想道名指姓,但举例需要实例。你有言論自由,并不怪你,因为社会上确有你说的类。

事实摆在哪儿,业绩不是拍马拍出来的,陈纪钢,元培第一任校长!有魄力、有能力顶!

希望绍兴一中的金字招牌能传承下去。通过努力,拿出群众期待的优秀成绩。

楼主不慬历史是五中成就了建功,北海成就了一初。

一个领导的德与能非常重要。一心为了虚名和实利的校长,肯定带不出一支好队伍。还有要雷厉风行,有些领导是学者型,自己做做学问不错,做领导不够。

师德和医德只要和钱不挂钩,就有魂了。

五中以前好象是职高

一中老师在走偏门

11楼、人生无悔:您好!您的热心支持教育事业,我为您点赞!有您这样的家长,孩子想必也很棒。你孩子本届中考,我建议还是报一中为妥。一中有很多好老师,只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而已。俗语说,牛瘦角勿瘦。遇上一位好老师比一所好学校更重要。我是教育世家出来,祖上及家族中除我之外都是教育职业的。他们的终结是:学生本身的因素是61%,老师是28%,学校是9%,其它因素是2%。大体如此,但不是经专家鉴定的。所以我很敬佩老师,敬佩教师职业。祝您的孩子努力学习,并遇上好老师。

谢谢指点,祝您生活愉快!

人生能遇到一个好校长,好老师不容易,马立

看待一件事不能光以好坏就能定论的,一中有它可取的地方,也有要改进的不足点,希望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培养优秀人才

马立,都不想说了

只记得一中 我读的那届物理大神宣

宣佩琦……一中的骄傲!费锡如时代

从我的记忆中,马立对绍兴的教育事业作出过不小的奉献,顶的可以赞一个,不同观点也可批评几句。有何都不想说了呢?

设立北海中学时,当时的教师班子不少来自原昌安小带帽初中的一大批优秀老师。

谁能给我普及下北海中学在哪里???

为马立老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