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2016年起降英语分
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21日,北京市公布多项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高考降低英语分值”备受关注。北京的改革能否将多年被国人崇敬的英语拉下“神坛”?“砍分”能否“砍”出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 降英语分增听力比重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增加到50分。
而与此同时,2016年起,高考语文则由150分升为180分;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由300分升为320分;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很好,许多学生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此外,英语教育越来越趋向应试化、畸形化,亟须改革。这位负责人表示,英语应回归到工具学科应用的位置上,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实际应用作用,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增加听力比重。同时,降低英语在中高考中的权重,探索新的英语考试方式方法。
功利化教学遭诟病 英语教育改革呼声高
不久前,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中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加上有关“江苏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实行两年一考”的报道,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二三十年。长期的“英语热”催生了庞大的英语学习市场。但是,过度注重英语的考试功能、英语教育低龄化等,时常被质疑和诟病,尤其是功利化的教学并没有让英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受访专家称,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也陷入怪圈:学习英语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
声音建议英语设为选修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英语可以作为选修课,让学校和孩子自己选择,最重要的是,英语不能搞应试教育。英语教学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体高考录取制度的问题,应该改变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选拔评价学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自主提出要不要考英语。
另外,北京精华学校副校长赵志平建议,要改革,不妨把英语从高考中去掉,成为社会化考试,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就能完成英语考试,高三可集中精力准备其他科目考试。
展望 “中高考英语分值下降”是趋势?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也在酝酿高考改革,主要也是在英语上做文章。分析认为,如今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措施出来,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各地弱化英语的态度,可能也只是一个时间和程度的问题。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