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黄埔的旅游资源,堪称广州最丰富、人文底蕴最深厚、声名最著之区。文旅景区规划策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可以到万景文旅规划公司仔细了解!!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黄埔区北有连绵青山,南有涛涛珠水,高新技术园区——广州科学城、知识城、传统村落分布其间,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代科技与古老民俗相映成趣。
?一手旅游好牌,却涛声依旧
早在一千多年前,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与扶胥古港,使黄埔成为世界著名的商埠。曾几何时,世界各国的商船、鸦片战争的硝烟、近代战争的炮火都在黄埔烙下深深的印记;闻名世界的黄埔军校一代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非凡足迹。
伴随南海神庙而生的,还有流传千年至今、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波罗诞庙会。这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而在黄埔中部的萝岗地区,还有广州现存最古老,始建于南宋至今八百多年的玉岩书院。古书院毗邻的萝岗香雪公园,深冬时节梅林花开如雪,是羊城八景之一。
在历史上,目前黄埔辖区内,诞生了历代“羊城八景”中的4个:一是宋元时期的“扶胥浴日”(南海神庙);二是1963年版的“萝岗香雪”;三是1986年版的“黄埔云樯”(黄埔港);四是最新2011年版的“科城锦绣”(科学城)。
可以说,长洲岛及黄埔军校、南海神庙(波罗诞)、萝岗香雪(玉岩书院),各有特色,最有条件打造成为黄埔的三张旅游金字招牌。
遗憾的是,黄埔拥有这么好的旅游牌子,几十年来变化不大,还是涛声依旧。特别是长洲岛,比起类似的厦门鼓浪屿,差别可谓天上地下。
由于黄埔军校部分旧址仍被驻岛海军、黄博造船厂等使用,另有一些历史景区被淹没在营区、厂区内,影响开放接待和观众参观。并且,长洲岛的对外交通主要是依靠渡轮,道路系统通达性还较弱,从珠江北岸上长洲岛,需要绕一个大圈。
至于玉岩书院、南海神庙两个人文景点,时至今日,景区周边还是破破烂烂,游客冷冷清清。
目前,黄埔区正大步迈入主城区建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摘掉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工业区”帽子,是时候好好梳理区内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了。
?未来15年,新增2个5a级景区
黄埔区手握一把旅游好牌,未来该怎么打?日前,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黄埔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年)》成果,在区官网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在战略定位方面,《总体规划》突出黄埔区“江、城、山、谷”四位一体的城市空间特色,通过“文创、科创、绿创、智创”四种创新,打造“时光岁月之城”、“现代科技之城”、“黄埔生态之城”和“未来创意之城”,并重点发展“红、蓝、银、绿、古”五色交汇旅游产品,将黄埔区打造成“产业创新、产品高质、文旅互融”的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区旅游目的地。
《总体规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内,新增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香雪公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公园),3 个3a级旅游景区(丹水坑风景区、广东凉茶博物馆、奶业文创体验馆)。
未来10-15年,新增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埔珠江国际慢岛与南海神庙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天鹿湖森林公园)。
?15年规划,分三步走
《总体规划》提出了三个时间段分期实施,具体如下:
◆ 近期(2020-2025):资源整合、产品创新、配套完善
到2025 年,通过对黄埔区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整合,通过创新手段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初步形成全区域完善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有效提升黄埔区旅游品牌形象。
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999.11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36.04 亿元,年均增长率70.10%。
建设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2 个(香雪公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公园)、aaa 级旅游景区3 个(丹水坑风景区、广东凉茶博物馆、奶业文创体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