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领域,关于二维码和nfc之争一直未曾平息。目前轨道交通出行场景,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不过在业内并未被一致认可是最佳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通易付plus招商政策
与此同时,nfc支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探索之路也从未停止。其中,基于nfc技术的a p,通过苹果公司近几年技术上的升级迭代,在轨道交通领域进一步推进上似乎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文首先对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了a p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历程,推导出a p在轨道交通场景进一步应用推广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展望。
一、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方式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以其超大运量、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等特点,成为大部分人出行首选。轨道交通用户数量多、出行频率高的特性,也被众多移动支付公司所看重。因此,轨道交通出行领域也成为各种移动支付技术的练兵场。
通过归纳总结,在传统票卡支付以外,城市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以下种:
、二维码支付
包括地铁官方a二维码、云闪付乘车码、支付宝乘车码、微信乘车码等。目前内陆个城市地铁均已实现二维码支付乘车。不过据afc专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地铁二维码过闸的实际客流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乐观,年内陆个城市中,有%(个)的城市二维码过闸客流占比不足%,仅有%(个)的城市二维码过闸客流占比刚刚达到%,其余城市二维码客流占比在%-%之间。
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载官方a并绑定支付渠道,在通过闸机时,需要解锁手机、点开a、调出二维码、扫码过闸。操作步骤较为繁琐。
、生物识别支付
包括面部识别、掌静脉识别等。目前只有济南、郑州、深圳、广州等几个城市地铁上线了人脸识别过闸,上海地铁试点上线了掌静脉识别过闸。以人脸识别为例,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载官方a、上传人脸信息、绑定支付渠道,在闸机前无需操作即可过闸。
从轨道交通领域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地铁公司对于生物识别过闸仍然处于观望状态,存在疑虑较大。
、蓝牙支付
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载官方a并绑定支付渠道,在闸机前无需操作即可过闸。目前仅南宁地铁上线了蓝牙支付过闸。在轨道交通领域未能形成规模。
、nfc支付
()nfc-swp方案。主要指离线电子钱包应用。包括城市通卡公司、银行、运营商推广的手机、手环等移动支付过闸方式。此技术方案仍是基于实体票卡,乘客使用前需要办理实体票卡,并进行圈存或充值。在轨道交通系统内也将其统一归到了传统票卡支付方式,在交易、客流上未做单独区分统计。
随着互联支付的普及,此方案已经逐渐被城市通卡公司、银行、运营商所冷落。
()hce方案。主要指地铁官方a的hce云卡。目前上海、广州、武汉、厦门等个城市地铁公司官方a上线了hce云卡。使用a手机的乘客可以在官方a上申请hce虚拟票卡,绑定支付渠道。在通过闸机时,需要点亮手机屏幕并解锁。
此方案的技术实现、现场使用相对较复杂,上线之后也一直不温不火。
()oda方案。主要指银联推广的各种手机p。目前已有个城市地铁实现了oda过闸。使用oda的乘客需要提前在手机端添加一张银行卡,在通过闸机时,需要指纹或人脸解锁。
在轨道交通实际应用中,oda在系统内会产生大量单边交易,即只有进站或只有出站的交易,导致乘客扣费异常,或者干脆扣不到费用。这也是饱受地铁公司诟病的一点。
()a p交通卡方案。主要指苹果公司推广的在a p添加交通卡的支付方式,目前a p支持添加上海、北京的一卡通。使用苹果手机的乘客可以a p添加一张交通卡,在通过闸机时一挥即过,无需多余操作。
a p交通卡还有如下特点:
a p交通卡空中开卡后,可转入实体卡余额。
a p交通卡与实体卡享受同样的优惠折扣。
a p交通卡的退卡、退押金,需要在通卡公司a端操作。
苹果公司在与通卡公司的合作中,一卡通相关数据会直接上传给通卡公司,苹果公司不存留信息。a p交通卡开卡所扣押金,也是直接交给通卡公司,苹果公司不存留。
因此,在轨道交通移动支付领域,a p交通卡方案显然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
关于各种移动支付方式的优缺点比较,业内已经有太多的文章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根据以上的简单归纳总结,从实际应用效果出发,a p交通卡或许才是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最佳解决方案。
二、a p在轨道交通应用历程
简单回顾一下a p近几年针对交通行业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历程。
(一)年月,苹果手机os 版本正式上线a p功能。
(二)年月,a p在伦敦地铁上线应用。
(三)年月,a p正式入华,与中国银联合作,可以添加银行卡实现移动支付;同年月,a p分别在纽约和日本的地铁实现乘车应用。
(四)年月和月,a p添加银行卡后,分别在广州和上海的地铁实现乘车应用,即oda方案。使用a p乘车支付时需要t id验证。
(五)年月,苹果手机os .版本上线a p快捷交通卡(a p t)功能,支持添加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a p交通卡实现在北京、上海的地铁、公交乘车应用。
(六)年月,苹果手机os .版本正式上线a p e t功能。乘客在使用a p e t功能乘坐地铁时,无需进行t id或f id验证,即可完成支付过闸。极大提高了轨道交通进出站速度。而且,e t功能可以在p电量耗尽后持续工作个小时。
e t功能支持日本、波特兰、纽约、北京、上海、伦敦的公共交通卡,在上述城市地铁过闸乘车时无需t id或f id验证。
(七)年,a p以oda方案陆续在南昌、深圳、南宁等地铁上线应用。累计上线应用城市已达个。
三、a p在轨道交通应用展望
据了解,后续a p即将支持添加更多交通卡,包括交通部的互联互通卡。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实现了交通部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个城市地铁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均已具备nfc功能。理论上所有地铁都支持a p互联互通卡功能。所以,添加了交通部互联互通卡的a p,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更为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a p后续还将支持添加支付宝的消费二维码,用户在付款时可通过双击侧面按钮直接调用。顺着这个思路,笔者不妨提个大胆的建议,各地铁a也可以探索一下跟苹果公司的合作事宜,力争在a p中添加地铁出行a的二维码。这样一来,乘客过闸时就可以完全省去解锁手机、翻找a、打开a、点出二维码这些步骤,直接双击调出a p的地铁二维码,实现扫码过闸乘车。
至此,a p交通卡方案等于是完美融合了nfc和二维码技术。至于何时可以实现,笔者认为完全值得期待。
作者系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从业人员,专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
*本文为作者投稿,观点不代表移动支付。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