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撰文的明代石碑“流落”长城脚下?绍兴市美协派人千里寻碑奔 ..


8月4日,绍兴市美协主席田一平、绍兴水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新昌等组成的三人小组,轻装上阵,直奔河北省涿鹿县莽石口乡马水村。
此行身负特殊使命:寻访长城脚下一方由徐渭撰文的明代石碑。去年底,绍兴举办了纪念徐渭诞辰495周年的活动,除“当代中国画名家”“绍兴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展外,还推出了“学术论坛”,国内十多位徐渭艺术研究专家汇聚一堂,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位专家在会上透露:有人曾在河北某地的长城脚下溪中,看到了一块由徐渭撰文的石碑。但具体在哪里,一时不清楚。事后相关人士留意这块碑的信息。当获悉此碑在河北省涿鹿县莽石口乡马水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指示市美协、绍兴书画院等派人前去寻访,希望将其迎回故乡。于是有了这次行动。
寻碑小组人员与马水村村委会主任刘国明(中)和高姓村民(左二)
碑隐长城脚下一古村
文革时遭“腰斩”
寻碑小组先乘高铁到北京,次日一早,租车赶往河北省涿鹿县莽石口乡马水村,因走了弯路,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下午2点左右。
涿鹿县境内的明长城是保存最好的一段,由道沟村北向东南方向蜿蜒而止于狼烟山脚下,长近8公里。居此段长城之中的马水口,是明代防止胡人入侵的重要关隘。名将李如松一度在此守关,他于1581年在长城脚下的小村建起关帝庙,并立“义勇武安王庙碑”。
经历了漫漫岁月,这块碑还好吗?
村口纳凉的几位村民听说来意后,向我们指指一排仿古建筑:马水村文物陈列馆、房涞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纪念馆。石碑就堆在陈列馆门前一堆刻石上,可是只见大半截碑身及碑首。
(“关帝庙”前的残碑)
据村委会主任刘国明介绍,石碑原立在关帝庙内,文革期间被砸为两截,另一块被姓高的村民藏于自家院内。这位高姓村民讲述,此碑原被弃置于庙宇院落对面相距较远的水沟中,16年前,村里有人将它抬上岸,准备作窨井盖,恰好被他看到,见上面有文字,觉得有一定的价值,就将它保存下来了。
(高姓村民院内残碑)
于是我们来到高姓村民家中,见到了另一截残碑。
根据测量,两截残碑相合。
石碑高112.5厘米,宽81.5厘米,周饰草叶纹,碑文楷书,碑首为半圆形,宽85厘米、高55厘米,碑额篆书“新建武安王记”六个字,图案为线刻双云龙拱珠纹,十分精美。碑文落款为“万历八年岁次庚辰秋八月望日山阴徐渭顿首谨撰马天烈书 钦差分守马水关等处地方参将都指挥同知辽东李如松立。”
由于碑石是质地坚硬的花岗岩,虽历经数百年而表皮尚好,碑文基本清晰。此碑反映出明代长城沿线关羽信仰、徐渭在万历初年的社会活动情况以及徐渭和李如松的关系等诸多历史信息。
徐渭与名将李如松
演绎边关佳话
走在马水村,许多墙面上刷写着徐渭的诗词,还配以青绿画图,让我们一时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这里的村民都知道绍兴人徐渭曾在这里辅助名将李如松的故事。
李如松(1549-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少年时从父李成梁(辽东总兵)熟悉军事。担任过抗倭英雄胡宗宪幕僚的徐渭深通兵法,曾经教过李如松行军布阵之法。
徐渭与李如松相隔千里何以相识?
此事说来话长。徐渭在胡宗宪幕下时是他在政治上最为得意的时期,也是充分发挥其政治、军事才能的时期,曾亲身参与筹划抗倭大计。但随着胡宗宪政治上的失败,徐渭受到牵连,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受到重大打击。因误杀妻子遭七年牢灾,万历四年,徐渭得到年少时的同窗、已升任宣化巡抚吴兑的邀请而北上,跟随吴兑参与了大量勘察宣府边塞的行动,留下了很多与这一时期边塞活动有关的诗文。万历五年春,徐渭回到北京并于当年夏天与李如松结识。
两人一见如故,李如松仰幕徐的绝世才华,而徐渭敬重李的忠孝勇猛。多年后,以参将身份守卫马水口的李如松,屡次邀请徐渭。感于其一片诚意,原先已准备栖息林下的徐渭慨然北上。于是一文一武在这里谱写了一段边关佳话。
徐渭在马水口待了一年左右。李如松立于马水口的义勇武安王庙碑是长城沿线众多关羽庙祠碑刻中的一块,徐渭应李如松之邀撰文。
除碑文外,徐渭在马水口还为李如松写了两篇文章,它们的中心思想都是“孝弟”。李如松回答徐渭关于修建关羽庙的问题时说:“松不敏,生而慕忠孝节义人,而关侯为最著。”此语被录入碑文内。
村民对徐渭极其敬重,说他不但有超人的才学、出色的军事才能,还精于医术,曾经用针灸治愈了几位中风的村民。
将再度“出征”
希望迎碑回乡
据了解,再过四年,绍兴将为中国画大写意鼻祖徐渭诞辰500周年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绍兴市书画院、绍兴市美协等正在为建设徐渭艺术园、徐渭艺术馆积极奔波;有关机构在筹划徐渭真迹大展等;绍兴市有关部门领导自2016年12月举办纪念徐渭495周年活动后,对此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希望在徐渭500周年到来之前每年有徐渭的宣传亮点。
这块石碑能否成为今年的宣传亮点?
此次“出征”者就石碑“转让”之事与当地作了初步沟通,事情有待进一步磋商。田一平、李新昌表示,到时将再度北上。

辛苦了,总算是人找不到,写着的石头找到了。

花费银子几钿

没必要回乡,既然是在那里写的,就让它留在当地吧,不见得要把所有与绍兴沾边的东西都搬回绍兴吧

觉得碑在那边,对弘扬绍兴徐渭的知名度意义更大,走的更远。

如果当地能保护好就没必要弄回来

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马水关是徐渭重要一站,见证了徐渭和李如松的师徒情谊,要不要带回来还是评估一下,毕竟这块碑是属于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