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瞬,新征程即将开启。
这五年,面对唱衰中国经济之声,我们挺住了;
这五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们挺住了。
五年间,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干部群众那逆势奋飞的激情,那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楚山汉水间,留下了深刻印记。
五年间,我省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GDP总量从2万亿元跃升至3万亿元,在全国第一方阵中持续赶超。
高扬支点旗帜,“五个湖北”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一个湖北人民难忘的时间节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湖北视察。从武汉新港到中国光谷、从武汉重型机床厂到市民之家、从鄂州东港社区到峒山村,总书记行走荆楚大地,谋划治国方略。“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赋予湖北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新定位、新内涵、新使命。
支点需要实力担当。湖北克难奋进,砥砺前行——
2012年,GDP突破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九位;
2015年,GDP逼近3万亿元,挺进全国第八,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GDP跨越3万亿元,第一次跻身全国第七。
支点需要筑牢底盘。湖北立起有效投资的“定海神针”——“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PPP项目落地年”,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联想落户武汉,3年卖出1亿部Moto手机,超过一半出口国外;
华星光电发力,可折叠手机屏幕量产,将引领下一代智能手机革命;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开工,存储芯片规模化实现“零”的突破。
从车间到工地,从产业园区到城市腹地,一个个重大项目脚步铿锵。2012年至2016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6504.17亿元增至29503.88亿元,为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支点需要可持续动力。湖北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鄂州燕子矶,一座比肩美国孟菲斯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正在建设,它将与武汉天河机场一起,构成湖北民航客、货运枢纽的“双引擎”;
阿里巴巴菜鸟、亚马逊、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纷纷在湖北设立运营中心或华中区域总部,带动我省电商交易额领先中部;
斗鱼、卷皮网等互联网企业争奇斗艳,工业机器人、光纤光缆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正让湖北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新路子。
支点更需要开放胸怀。湖北拥抱世界——
中博会、华创会、楚商大会,精彩迭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湖北踏上开放新征程。
支点战略凝聚人心,支点建设汇聚力量。
五年精彩一跃。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五个湖北”,已迈出坚实步伐。
精彩答卷,跨越发展舍我其谁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
面对经济新常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沉着应对,果敢决策。全省上下奋发有为,全力拼搏,一份精彩的“湖北答卷”为共和国添彩。
这是处变不惊、保持定力的五年——
在不进则退的险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打基础、管长远,积基树本,以湖北之进贡献全国之稳。
这是多极带动、区域竞相发展的五年——“一主”龙头高昂,2014年,武汉跨入万亿元俱乐部,在副省级城市居第三位;“两副”支撑发力,2016年,襄阳、宜昌经济总量均超越3500亿元;“多极”你追我赶,2015年,过千亿元的市由8个增加到10个,大冶、宜都、枣阳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这是锐意改革、创新进取的五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湖北为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释放改革红利;雷军、马云、马化腾,互联网巨头在一个月内相继到访湖北,甚至走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讲台,“互联网+”理念发出的思想冲击波,推动智慧湖北和大数据战略快马加鞭。
这是质量更高、后劲更足的五年——
17个千亿元以上产业,挺立经济支柱;80万吨乙烯、联想武汉基地、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级开发区增至14家,国家级高新区增至7家;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41家。
这是呵护绿水青山、共抓大保护的五年——
2014年出台《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出台《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2016年出台《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连续三年,两部法规、一项法规性决定,湖北在绿色发展上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脊梁”。
这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的五年——
全省人均GDP从2012年的38572元,提高到2016年的55196元;百姓收入持续跑赢GDP,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五年精彩一跃。湖北以前所未有的底气和信心,站上历史新起点。
干字当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
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来到中天门,实际只爬了一半,仍处半山腰。
转型升级,同样如此。引擎虽已发动,但“油门”还没踩足;动力虽已形成,但经济的活力仍有待挖掘。
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利益相关方加速博弈;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矛盾叠加凸显……
经济新常态下,坚持“进”的姿态不动摇,就必须要转型、要升级。“到日本买马桶盖、电饭煲”的尴尬,如何化解?
大武汉崛起,孝感加油!
湖北的GDP基本都在武汉,下面的市都不怎么样!
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GDP早几年就超过4万亿,湖北省跟他们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当然,地理位置不一样,区位优势也不一样!!而且湖北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机床,造船等行业,还是比较缺乏高新技术企业!若要是论购买力,武汉还比不上无锡,苏州,温州这样的二线城市!!而且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尖端科技的研发方面,他们投入的资金要远比武汉多,以后极有可能会超过武汉!!我们湖北还要更加努力!!
从地域看:GDP一半在武汉。
从行业看:GDP一半在地产。
下个五年想“精彩一跃”有个简单办法——像15年那样把武汉房价炒得翻倍,估计两年就可以超越江苏;全省学武汉,估计三年就可以超越广东······
另外很奇怪:文中——“2016年,GDP跨越3万亿元,第一次跻身全国第七。”中的全国第七,那排在前面的是哪六个?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直辖加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表示不服)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直辖加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表示不服)
另外:河南、四川虽然人均不高,但总量一直是超过湖北的!这样看来,我九头鸟能挤进前十这个方阵就不错了······
湖北三万亿,武汉就1.2万亿,快占一半了,再两个副中心各3000多亿,一主两副加起来就快两万亿了。
剩下的一万亿,这个多地市再去分,基本没希望能撵得上。
等孝感也3000亿的时候,襄阳宜昌就1万亿,孝感一万亿的时候,襄阳宜昌3万亿了。
湖北加油!孝感加油加油!
我大孝感还幻想着抱武汉的大腿了。
四个直辖市,没有一个超过三万亿的。 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把它们一定要放在湖北前面。
你自己去查下。
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2017-04-20 09:14:0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大北京吸血全中国
大武汉吸血全湖北
大孝感吸血大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