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全家福”中5岁小女孩如今91岁了……


小小的镜头总能承载很多记忆,当我们拾掇起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老照片,这道美丽往事的风景,或许可以惊艳许多人。今年3月,绍兴晚报的《社区报》报道了越城区档案局牵头举办首届“越城记忆”老照片征集活动。近日,记者从越城区档案局了解到,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共收到照片312张,有37人获奖。在这些老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值得铭记的老绍兴记忆。
绍兴第一代交警的故事
  在这些老照片中,越城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几张有关绍兴第一代交警的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在岁月中的变化,还能发现交警制服的变化。
  记者联系到了这组照片的主人,77岁的陶健老先生,他是市公安局退休干部,也是绍兴第一代交警中的一员。
  据陶先生回忆,1959年9月,绍兴县公安局在绍兴工业学校1000多名学生中,挑选了15名学生,建立了交通警察班,这就是绍兴城区的第一代交警。“那时候解放北路上设置了4个岗亭,分别位于大江桥、水澄桥(今胜利路口)、县西桥(今县前街口)以及清道桥(今东街口)。”陶老说,那时候解放路还没有现在解放路的一半宽,车辆也少,连公交车也只有两辆,“都是松花江牌的公交车,一部红色一部绿色,那时候老百姓管它们叫‘红松’和‘绿松’。”1960年10月,绍兴第一代交警13人(有两人未到)在“东湖照相馆”拍摄集体照,取名“友谊之花”。“后来,我们中有的人被选调到法院担任庭长、副院长等职,有的人长期坚持在公安部门工作直至退休。”
  “1968年暂停过一段时间,1971年重新组建交通队,我曾赶到上海购买了一只下面是水泥,上面是白铁皮、玻璃制成的岗亭,带回绍兴后,我们还自己模仿着制作岗亭。”陶老说,1959年时的岗亭是交通队自己用木头做的,1971年后做的岗亭之后用了近20年。
  据陶老介绍,交通班不断发展壮大,后几经易名,先后改称为公安局交通队、交通大队、交警大队、交巡警支队等等。“制服也有变化,最早的是上白下蓝的,1968年后穿的是军装,1972年又恢复上白下蓝的制服,与最早的制服稍有区别的是,领头处无红盾牌了。1993年时又换了一次,1999年换装后直至我2001年退休,都没有换过。”
  陶老说,他从18岁开始参加工作,习惯保存资料,有关公安交通方面的照片有几千张:“这些都是我原来的回忆,是对过去的纪念,现在也可以提供一些给有关部门作资料照片。”
“全家福”中5岁小女孩
  如今91岁了
  还有一张颇具年代感的“全家福”照片,也让工作人员很感慨。照片的主人陈老太,今年已经91岁了,而在当时拍摄“全家福”时,她才5岁。这张极具历史感与纪念价值的照片获得了“越城记忆”二等奖。
  据陈老太的女儿回忆,照片中坐着的便是外公外婆,中间两个舅舅,右边站着的是母亲的姐姐,左边就是当时还只有5岁的母亲。陈老太如今还记得,这张全家照是86年前在绍兴花巷街庐山照相馆拍摄的,当时该馆的电话是502。
  越城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去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北后街过去就叫“花巷街”,位于市中心,南头有座清道桥,清道桥北是北后街,南边是南后街。现在虽然街名还在,但今非昔比,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了。“听老人们说,此街早年时算是绍兴最热闹的一条街了,这街上什么店都有,当铺、酒店、旅店、药店、照相馆等等。”

照片太糊了
都是高寿人。
86年前拍摄的照片保存到今天还有这样清晰不容易的
看到这帖子真是高兴!
全家福,都是高寿的人。
“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