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应的是试教环节,在试教环节没有教育局主管部门参与。网络上发言人答复是面试环节,有主管部门参与,我们也知道面试环节有教育局工作人员。但没有直面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问题:
尊敬的领导,近日,从朋友处获悉一个关于佛山市体校在数学教师招聘中学校打分环节弹性空间大,希望得到合理解释,否则此类做法缺乏足够公信力,难以服众。情况如下:
一、三位数学教师都是从教15年以上的在职教师,为了保护隐私,三位老师分别以A、B、C称呼,笔试环节,在有监控的机房进行,试卷由教育局批改。A得65分、B得63分,C得40分,但在试教环节:A得分45点多、B得分37点多、C得分63点多,试教是由学校内部组织,分数由学校打分。
二、我们发现:笔试分数是有试卷可查的,但在学校打分环节,弹性空间之大,让人乍舌,一个个拥有十多年经验的骨干教师居然连应届毕业生都不如?不知道学校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像B都拥有国培证书、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地级市优秀教师、若干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竟然才得37分多,而C所试教班级,过程如何,只有当局者清,但从下一个试教者A来看,A试教的班级就是C刚刚试教完的班级,A紧接着C讲的课内容讲下一堂课,(A、C两人一起讲的内容在原来北师大是一课时,但现在新北师大分为两颗时,C上新课,A上综合应用)A发现学生所掌握新课知识的寥寥无几,并且,由于C新课上不完时拖堂时,A去做试教准备时发现C课堂的学生呼呼入睡者很多。A在复习导入环节,对上一堂课检查时,过关者微乎其微,导致A的课堂难以实施,在这种前提下,A上课调整策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大多数学生努力学习。
三、我们思考:试教分数怎会这样?学校评分标准是怎样?评分中的公正性如何?在凡进必考这样一个公平机制下,在习总书记要把权利关进笼子的制度下,事业单位是国家的,不是某些少数人的,我们相信国家,但如果像这样的试教招聘?如何让百姓信服?如何我们对某种权利放心?我们希望:有没有更公平的考核方式,真正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们的言论经得起调查的。
/span>
经核实,市中心业余体校此次招聘,全程均按方案要求进行,符合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位数学教师应聘者通过笔试、试教和面试,总成绩都在60分以下,按照该校在招聘公告中的合格成绩标准,该校最终决定三位都不录用。
/span>
该校此次招聘对课堂教学的评分标准为: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我校此次参与评分的老师对三人的评分均是独立进行,是对三人授课的真实评价。试教分数低是因为三位应聘者的试教表现都不佳,虽然他们都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从试教的实际情况来看,三人的教学都未能针对体校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span>
1、均未完成教学任务。
/span>
2、均未能针对体校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span>
3、在课件制作上,A教师的课件过于简单,B教师和C教师的课件内容均有错误。
/span>
4、师生互动方面,A教师和B教师的课堂表现为讲多练少,师生互动较弱。
/span>
5、教学语言方面,A教师和B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地方口音较重。
/span>
6、板书设计方面,A教师和B教师的板书欠缺条理性,不够明晰。
/span>
7、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A教师在讲课中不止一次将“X(X+1)”读作“X乘以X+1”(正确的读法是“X乘以X加1的和”或“X乘以括号X加1”),两种读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样的失误反映了该老师专业素养的不足。
/span>
2016-06-01 1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