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残疾贫困户养兔发家,自制电梯在家中使用,成全村致富带头人

他命运多舛,历经沧桑,却依然乐观坚强、永不服输;他双腿残疾,却补过皮鞋、编过斗笠、当过锁匠、做过衣服、修过机器,还养过鸡鸭牛羊鼠兔,靠双手勤劳致富;他善于钻研,自制电梯方便自己和妻子……他就是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村民葛地长。
命运多舛的他乐观坚强永不服输
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来到葛坳乡东村村罗带组。在一座山脚下,一栋三层半的新房映入眼帘,房子旁边,梅花开得正艳,一位大约50来岁的男子正在编制兔笼,一脸微笑,他就是葛地长,今年62岁。
葛地长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自小就拄着双拐行走。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但因为行走不便无奈地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为了生计,他在家补过皮鞋、编过斗笠、当过锁匠、卖过五金、修过机器,只要能赚钱的活他都做,但尽管如此也只能勉强度日。
葛地长一直想改变这种生活,也想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1986年,30岁的他跟随同乡来到厦门的服装厂务工,后面还做过机修、当过管理。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父亲不幸被害,母亲中风8年,弟弟误食农药去世。大哥42岁时因肝癌去世,将两个分别12岁、13岁的孩子托付给了葛地长。一时间,他的天都塌了,拄着双拐的他,能否撑起这个家?
葛地长一人无依无靠,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用自己残缺的双脚一步一步向前走。他热爱生活,先后结婚生子,并将大哥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2007年,他在晋江服装厂上班时不慎摔倒,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他没有悲观、气馁,次年,他回到家里,在街上开了一家修理店,从事缝纫机、电车维修,勉强维持生计。
苦难的成长历程,炼就了他坚毅、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他从小就坚信:身残志不残,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才有出路。“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思想不残疾,我的双手不残疾,我要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生活贫困但他从不等靠要
葛地长的悲惨命运和贫困生活,当地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14年,他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2月,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投资6000余元,购买了100多只母兔,开始从事肉兔养殖。
田边、兔棚里,有他拄着双拐劳作的身影。因为双腿残疾,他每做一件事,都很艰难,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殖产业,只要是县里、乡里有技术培训,他总是来的最早、坐在最前,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村里的农家书屋,是他常去的地方,借取科普书籍和养殖读本。
通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2016年他家养兔就赚了2万多元。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了,他建起了三层半的红砖房,搬出了原来居住的土坯房。
2017年3月,村里成立了于都县联民种养合作社,种植白莲、油茶等,葛地长以土地和资金入股。
可好景不长。2017年6月,一只野狗闯进了他的兔棚,一夜间,咬死兔子100多只,咬伤兔子近300只。随后的几天,被咬伤的兔子相继死亡。这一次,就让他亏了2万多元。那段时间,他很难过,一度想放弃。
帮扶干部知道情况后,来到他家,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想办法。在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开导下,葛地长又重新振作起来。
2017年12月,葛地长又花了3000多元钱,新买了50多只母兔,继续他的养兔事业,存栏最多时达到500多只肉兔。他还养鸡,养鸭,养牛。现在,他养了100多只母兔、70多只母鸭和4只黑山羊。通过自己的勤劳,葛地长顺利脱贫致富了。
精神可嘉 感动他人 回报社会
“我不但要自己脱贫,还要帮助其它贫困户脱贫。”葛地长积极带领、帮助葛有生、葛罗长等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从如何种苗到如何喂养,从疾病预防到卫生管理,从养殖棚建设到联系销售……葛地长用他本来就不便的双腿经常上门帮助、耐心指导,却不求回报。
为方便上下楼他自己设计制作一部电梯装在家中
由于葛地长行动不便,他的妻子不仅家务事要做,田里的活她也要做,因此累出了腰椎疾病。
为方便自己和妻子上下楼和搬运晾晒稻子等物品,葛地长突发奇想,利用原有的机修经验,耗时2个多月,自已设计、安装了自制的电梯。他的家也成为整个乡唯一有电梯的房子。
如今,葛地长以他坚强的毅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以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事迹如今感染着村子里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