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城杭州已经发现多起登革热感染病例。根据杭州本地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8月28日24时,累计发现登革热本地现症病例104例,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目前已有32名患者经治疗康复。
面对登革热,可能没接触过的家长会很紧张,那么,爸爸妈妈应该了解些什么呢?小编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和从做医生的企鹅妈咪那里问来的的资料,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参考资料: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17/zh/
登革热有四种病毒
二次感染重症风险大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流感样疾病,影响婴儿、幼儿和成人,虽然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但死亡率不足1%,极少引起死亡。它是一种蚊媒病毒病,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传播,也可经由雌性白纹伊蚊传播。该种蚊子还传播基孔肯雅、黄热病和寨卡感染。登革热广泛分布在热带,受降雨量、温度和无序快速城市化影响,各地面临的风险程度存有差异。
登革热由四种不同、但却紧密相关的病毒引起(DEN-1、DEN-2、DEN-3和DEN-4)。感染一种病毒并恢复后,对该病毒具有终生免疫,但对此后感染的其他三种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暂的交叉免疫。随后感染其它种类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危险。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感染过登革热后痊愈,而第二次又发病,说明感染和第一次不同种类的病毒,出现重症登革热的风险会更高。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登革热症状,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点: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
①突发高热:即迅速发热伴畏寒现象,体温可在24~36小时内达39℃~40℃。
②“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③“三痛”:即患者伴随较强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疲乏,甚至有恶心呕吐。所以在台湾地区又被称为“断骨热”。
典型症状
不适用15岁以下儿童
看完上的典型症状,可能有的爸爸妈妈认为骨头疼是一个重要特征,不过这些对15岁以下的小朋友却不太适用。
儿童登革热的临床表徵非常轻微,一岁以下的小孩大多数只有发烧,或者加上一些咽喉发红,或轻微的流鼻水、咳嗽等等,好像小感冒一般,不容易分辨。不只如此,小儿登革热的病程也比成人来的短,大多在三到五天内即恢复正常,因此对于儿科医师而言,这些症状跟一般病毒感染几乎无法分辨。
关于登革热疫苗
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由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开发的首个登革热疫苗Dengvaxia(CYD-TDV)在几个国家注册,供流行区的9-45岁居民使用。
世卫组织建议,只有在那些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存在较高疾病负担的地理环境中(国家或次国家层面)才应考虑采用CYD-TDV登革热疫苗。
根据世卫组织的资料,目前其它类型的登革热 四价减毒活疫苗正在开发之中,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它候选疫苗(基于亚基、脱氧核糖核酸和纯化灭活病毒平台)正处于临床开发的较早阶段。
登革热治疗
由于目前没有特殊的药物可以治疗登革热病毒,因此病患的康复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的免疫力,医院提供的多为支持性疗法。不过,不是每个病患都要住院,不严重的病人在门诊追踪并抽血检验。严重的住院个案,主要的处置包括体液的补充、休息、退烧药物的使用观察病患的血压及神智状态,检验病患的血比容及血小板数目。如果病情较重,血小板低于50万、白细胞在2000以下的,医生会要求留院观察。另外,如果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的话,医院同样会要求患者留院观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因为没有“特效药”就不去就医了,就医更重要的意义是,医生可以判断你有无发展为重症病例的可能。
登革热的预防
由登革热的传染途径可得知,最有效的防治方式乃在于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病媒蚊幼虫常孳生于家护内外或附近的人工容器及自然容器内,必须经常并仔细巡检居家室内、外可能的积水容器,将积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类或倒放,减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应该撤底清洁,刷洗干净去除斑蚊虫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积水养蚊。
要点1:必须盛水的容器比如:花瓶、水缸等,至少每周要清洗一次,并用刷子将内壁刷洗干净。
要点2:家中的阴暗处或是地下室,可喷洒合格之卫生用药或使用捕蚊灯。
要点3:家中应装设纱窗纱门、可点蚊香,睡觉时最好挂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要点4:个人到野外时,可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药剂,以避免蚊子叮咬。【关于防蚊产品选择,可以参考企鹅爸比之前发的两篇 推送一 推送二】
要点5:到热带地区例如:东南亚一带旅游时,也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总而言之,做好个人防护,时时注意周遭环境之卫生条件并减少积水,减少蚊虫孳生,乃是避免感染登革热的不二法门。
杭州的蚊子不知道会不会飞过来~
住在乡下 蚊子那么多 我有点方~
怎么流行病一样一样的出来
所以说活到现在也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