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创业薪火——黄梅打造县校合作升级版纪实


通讯员 吴句兵
6月30日,位于黄梅创客家园的湖北汇特奇商贸服务有限公司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分类打包装箱,将一箱箱黄梅土特产装上快递货车。“今天我们已收到网上订单56笔,销售收入15780元。”该公司总经理徐彪介绍说。
作为首家入驻黄梅创客家园的一家电商公司,今年30出头的徐彪带领他的团队,利用汇特奇网络平台,将黄梅鱼苗、荷叶茶等名优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黄梅创客家园是由黄梅县政府主导,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于2016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为入驻创业者提供“一站通”式创业环境。目前入驻创业团队达到19个,带动100余名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黄梅县按照市委“双强双兴”和县委“三化三区”战略部署,以“一园五基地”建设为契机,传承借鉴“黄冈经验”,打造“县校合作升级版”,点燃聚智借力的创新创业薪火。
铸就聚才引智新高地
“六七月高温容易导致树木缺水、病虫卵孵化率高,做好树木的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6月29日,黄梅县园林局技术人员李萌萌正在指导园林工人给绿化带树木浇水降温,并施药杀虫。
李萌萌是河南人,201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毕业后,到黄梅参加实习实训活动,2013年参加黄梅县事业单位招考,如愿录取黄梅县园林局,成为一名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员。并于2014年与黄梅大学生创业典型徐步升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像李萌萌一样通过大学生实习实训而留在黄梅的大学生共有3000余名,其中硕士36人、博士3人。
近年来,黄梅县着力打造聚才引智新高地,主打乡情牌、友情牌、亲情牌,吸纳高校大学生到黄梅县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并围绕“分批次、到企业、创特色”的思路,精确安排实习岗位,精准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实行导师一对一帮扶指导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从中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全县事业单位。去年该县共接收1600名大学生实习实训,500名大学生留在黄梅就业。
为使大学生扎下根来,黄梅县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基地,成立联谊会,定期开展活动,激发青年人才的热情。并严格执行大学生实习补贴等激励政策,及时兑现每人每月500元实习补助。
目前,黄梅共对接高校87个,大学生实习实训5000余人。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个,入驻创业团队56个,设立了由120名县管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智库,加快了黄梅县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我们把人才工作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强县之基,营造了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催生了人才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崛起。”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说。
做活创新创业大文章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扶持,我有信心把育苗基地打造成鄂东第一大蔬菜种苗培育基地。”6月28日,谈起育苗基地的发展前景,黄梅萌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步升信心满满
徐步升2010年毕业后在福建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2013年6月,在黄梅创业政策的感召下,回到家乡创办了小农夫种苗培育中心。
为做大做强,徐步升决定扩大种苗基地规模,但资金不足。获知这一情况后,黄梅县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向国家和省市申请蔬菜育苗工厂项目,投资2000万元在小池镇建设鄂东(小池)蔬菜种苗资源与示范中心,为其新建了2304㎡的智能玻璃温室、2995㎡的PC板普通温室、1152㎡的炼苗示范大棚等。
徐步升的“小农夫育苗中心”壮大升格为“黄梅萌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合作社员100余人,辐射面积5000多亩。2017年全年生产种苗数量将突破1000万株,覆盖蔬菜种植面积约10000亩,预计可帮助蔬菜种植户增收1000万元。
推进“一城三园五基地”建设,筑牢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黄梅县投资4亿元,建设小池创新创业城,委托省高投组建团队管理运营和招商。投资3000万元,建成黄梅“创客家园”,已引进25家创业团队入驻。黄梅中小企业创业园、小池天财中小企业创业园、阿里巴巴电商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3个后勤保障基地等先后投入使用运营。所有平台基地均实现拎包式入驻,享受“十免”扶持、“六有”保障、“一站通”的跟踪包保服务。黄梅县委、县政府出台鼓励创新创业文件13份,在行政审批、创业补贴、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基地奖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每年配套设立5000万元的“创业贷”、6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1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和50万元科技奖励专项资金。
政策“红包”,掀起了创新创业新热潮。全县大学毕业生共有1206人返乡创业,吸纳60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7名创新创业代表被推荐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打造产业发展大引擎
6月29日,位于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的湖北凌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该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型企业。该公司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了云南滇湖水污染处理、三峡库区水源地保护、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等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年产值达1.5亿元。
同在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的湖北鼎泰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和制造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加速企业发展,该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超声波清洗机、磁力搅拌器、超声波萃取机等多种科技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37件。
而湖北烽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引进生物质能源专利设备及加工技术,投资800万元,新建6条生产线,年消化生物废料14万吨,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8.4万吨,产值1.008亿元。
校企合作,成为推动黄梅科技型企业迈向新高地的发展引擎。“通过校企合作,高等院校向黄梅县传输了更多的创新理念,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服务,加快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在黄梅大地落地生根。”黄梅县长屈凯军说。
借力“千企联百校”活动,黄梅已引进科技副总11人,创新团队17个,组织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6个、专利306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其中发明专利116件,新增新三板、科技板挂牌企业6家。科普达实业被评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
同时,黄梅县推进“战略投资者+龙头企业+创新团队”合作形式,不仅做强产业链,培育人才链和创新链,还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康宏粮油、强立畜牧、威艾彼农牧科技等9家农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引进新品种、新产品90多个,为农业企业生产结构调整,添薪加瓦。
市校合作,已成为缔造黄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载体和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