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家解析:为何大学生容易受传销迷惑  原因在这


关于传销的相关新闻,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及网络上经常都会看到,看到他们陷入传销组织后的经历,真的让人心痛同时痛恨这些不法分子,它已经给千万个家庭造成许多悲剧,目前这些传销组织正在被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具有严重的诈骗性质,痛斥其为"经济邪教" 或"老鼠会",虽然传销活动早已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消费联盟"、"网络促销"、"滚动促销"等营销方式开展"变相"传销活动,然而,对于懵懂的大学生而言,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加上求职心切,往往容易“中招”,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传销重灾区”。
一条条传销骗局频现结局个个触目惊心
今年8月份,一则《大学生李某求职疑陷传销组织》的报道引发了网友热议。年仅23岁的李某原本想要的仅仅是一份工作,却不料等来的是一张导致生命自此终结的传销大网。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两女大学生陷传销组织后失联》、《湖南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后溺亡》、《东莞:海归大学生被传销人员打死》,求职大学生遭遇传销,这对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伤痛都无疑是巨大的。
传销,一株邪恶的罂粟花,看上去很美,却掩藏不住它的罪恶
第一,它造成大学生惨重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既包括有形的各种费用,如上交的入门费、发展下线的各种通讯费、被传销组织强形没收的现金和贵重物品、拒绝参与传销被打伤或者跳楼逃跑受伤的医疗费等,还含着无形的机会成本,比方说没能如期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被传销组织控制后无法参工等。
第二,它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经过传销"洗脑"后,大学生突破了道德底线,惟利是图,满口谎言,不以欺骗为耻。"我们这不叫骗,叫马扁,因为这是善意的骗,叫朋友过来是给他一个赚钱的机会。"已经做到C级主管的女大学生刘鸽这样解释自己的欺骗行为。
第三,它出售人的信任资源,大学生被同学骗后,在他人的鼓惑下,怀着挽回损失和狠狠捞一把的心态,将更多的人拖至传销的深渊",杀熟"导致学友反目,同好成仇。
大学生自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心态浮躁,渴望暴富。很多人都想传销发财,改变自己的生活,大学生也不例外。
第二,心理因素。很多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性格比较自卑,内向,沉默寡言,朋友少,容易轻信别人。在校不被重视,没有成就感,而在传销组织中找到了这种幻觉--传销者互称"老总",无论说什么,演讲都能赢得别人最热烈的掌声。
第三,社会不适应症。大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知识训练,但涉世未深,阅历尚浅,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压力面前的迷失,向往成功却又恐惧竞争,极端自我却又极其脆弱,渴望财富却不愿意太辛苦去收获。
第四,法制观念的盲区。一些被传销迷惑的大学生并不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天之骄子沦为传销分子,这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德家呼吁我们更要以宽容的心态,更友善的态度,诚心实意地帮助那些一时迷惑上当受骗的大学生们,给他们重要开始的机会,迷途知返、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