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飘萍老师及惠林道人有关长兴王修伉俪生平博文,今又见《湖州日报》惠林道人之华翰,让我长了见识。欣赏两博主介绍王修温匋的佳文,使我想起温匋的祖父及湖州温家与长兴的渊源。有必要也介绍一番。也给喜好地方文史的朋友作些参考。
湖州温家清末至民国时期在湖州地区很有声望,在长兴也很有名望。湖州温家的创始人温以燠(蔗青)广东客家人,监生。于光绪5年11月从上元(今江苏南京)来浙江长兴赴“主薄”之任,为“二把手”,(按清制,一县如设主薄就不设县丞,设县丞就不设主薄)故除知县“全面负责”外主薄掌理一县财粮大权。温蔗青在任“主薄”时为被太平军焚毁的长兴县学署捐款维修,据说此事专门有碑文记载。但今已不知其下落。他也曾为长兴下箬寺题写“下箬寺”三字大匾额,据说三字苍劲有力,很有气势。可惜此匾在文革时期被毁。温蔗青在长兴任“主薄”达十多年,任职期间颇有建树,为长兴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做了许多贤政,留下很多佳话,十多年前常有长兴“老雉城”们经常讲起温家的许多旧事。温蔗青御任后迁移吴兴朝阳巷定居,故居今仍在。温蔗青移居吴兴后以盐务起家,后发展典当、钱庄、及工商业。吴兴温家也是湖州地区的名门望族之一,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后人有湖州工商实业家、金融家等名流多人、还有新中国副部长、驻外大使、及负责研制我国导弹、火箭、卫星的无线电专家、有湖州市特级中学教师,现今尚有学者专家多人在国内外工作,可谓人才辈出。
湖州温家虽定居在湖州,但对长兴的感情很深。温家与长兴的王家、朱家、钟家等名门望族结为儿女亲家。继续对长兴的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如与长兴亲家钟仰贻一起合资创建了“长明电汽公司”。“长明碾米厂”、“长兴鹤龄绸厂” “长杭轮船局”等工商实业。
“长明电汽公司”在长兴原东城墙外侧、东护城河西岸(原长兴农机厂对面轮船码头处)。据1931年底统计,全城所有商店都安上电灯,70%以上住户都用电灯照明,那时,大街小巷都装上了路灯,顿时长兴城内城外一片光明,夜间行人无需再提灯笼、火把,家用照明也逐渐以电灯替代了煤油灯、汽油灯;一入夜间,商店内外,灯红彩绿,街头巷口,五色缤纷,呈现一片繁荣鼎盛景象。
“长明碾米厂”的厂址,即在电汽公司的南端,建造了十间平房,增添了碾米的机械设备,专营糙米碾白米。因为它是长兴第一家碾米厂,轰动一时,生意兴隆。
“长兴鹤龄绸厂”,虽开办时间较短,在事业上也无显著成就,但对长兴来说,丝绸外销业务,却是该厂首创的事业
“长明碾米厂”、“鹤龄绸厂”,都是长明电汽公司的附属单位。在资金应用、人员安排、工资分发、盈余分配等方面,三个单位统一核算。它们在长兴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长杭轮船局”始创于1925年,“长杭轮船局”的开办方便了旅客来往及货物运输,对长兴工商界的货物吞吐、原材料采购、运销,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当公司业务积极发展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所有轮船、拖船,都被国民党军队抓走。“长杭轮船局”只经历了十二个春秋,终于因战乱解体。
湖州温氏在长兴设有多家商铺及房产。如;雉城镇新新药店旧址(原雉城税务所东)为温家的钱庄和典当铺,原雉城镇米行弄就有多家米行,原南门粮管所旧址就是温家的粮库所在地,原雉城镇所前街(现解放东路)设有茧站(原东门茧站)、旅店及部分房产,原雉城皇家湾也有多处房产等。这些房产、商铺均在抗战时期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