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在7号举办的“文化引擎与城市发展”鲁迅文化论坛上,先生之长孙周令飞表示,在绍兴文理学院申请升格大学时,争取更名为“鲁迅大学”愿尽绵薄之力促成此事。对周先生的努力和好意咱绍兴人一定没齿难忘。
在此笔者认为,现在国家之形势,对于大学的命名还是不以历史名人来命名为佳,纵观国内大学校名改名之风乍起至今,核心内涵其实是一个“经济综合体”的表达,充其量就是一个商业混合物的流水线,经过三~七年生产出一批批学生,而一所大学原本应追求的学术科研等国之智潜,已沦为不屑,大学主体变为“抓生源”,因为有生源意味着有生意。
再有咱中国在大学的命名上,实在没有必要去参考国际几所名人命名的大学,人家不论名人命名的大学还是非名人命名的大学,为什么在世界闻名,难道是命名的关系吗?而是人家真正是在做学术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而闻名的。
一所大学要闻名于世起码得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学术科研水平,二是建校历史,三是校区范围和教职员规模及就学量,四是出了多少位如雷贯耳的名人,五是政府辖制高低(国管、省管、市管)。六是大学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经济含量、城市规模、交通环境等,当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时才反哺学校之名。
咱结合家乡的绍兴文理学院,已历经20年的命名,在社会上已具备一定知名度,深入人心了,升格为大学已经和现有校名无关,只要是由“省管”升为“国管”,变成综合性学校了,仍旧沿用绍兴文理学院之校名又怎么了呢?
一个地级市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是这所大学培养了多少位对咱国家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才和人财,这才是一所大学存在的根本。
(本小文为笔者浅见,欢迎笔友们指正)
新闻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51109/46166321_0.shtml#_doc_rec1?wratingModule=1_society
这孙子无非是在吃爷爷饭,如果依他爷爷脾气,头朋吃二个。从学术和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叫蔡元培大学更好。
重在质量,不在名字。
鲁迅是个争议人物,不是很完美
提升教学品质才是正道。
一天到晚想着更名,绍兴大学又如何,鲁迅大学又如何?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教学,研究,独树一帜,照样能够提升知名度。
建议还是称绍兴大学更好。
绍兴文理学院一旦具备条件升格为大学,校名应为“绍兴大学”为宜
回复6、7楼,1-全民征名,抵制行政命名或交易命名,2-由全民支持或否定沿用(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大学是个很好的校名,还是少出课头为好。
鲁迅是为了争议常常会与当代政府闹翻,。但政府出台每项政策总会有争议过程.凭鲁迅的心格如果到现在的社会他同样也会争,结果会如何呢?
还是“绍兴大学”这个校名好,这个校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她不会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勿可下毛再打官司。
没必要改鲁迅大学
支持绍兴人的大学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就应该叫绍兴大学!
又是这个孙子在出什么注意,曾记何时,为在绍兴因鲁迅名命的一学校费了多少口水的争议。别听他的,就叫绍兴大学。
借升格之际,政府何不搞个全国征名呢,这样不是一个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途径吗?何必小家子气的老是围着故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