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逸史》: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

章回体才子佳人小说崛起于明末,至清初达到鼎盛,涌现了天花藏主人烟水散人等一批作家,产生了受世界文豪歌德席勒赞誉的《玉娇梨》《好逑传》等优秀作品。由于后继者效颦日众,陈陈相因,有关创作逐渐失去活力,受到了如石头兄那样的严厉批评,指责它“千部共出一套”(《红楼梦》第一回)。在这个危机背景下,花溪逸士的《岭南逸史》把战争打入浪漫故事,给已经停滞不前的才子佳人小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cn/
花溪逸士,据西园老人序中“取于黄子之《岭南逸史》”一语,知道他姓黄。书中主人公黄逢玉为广东潮州程乡县(清嘉应州)桃源村人,查《嘉应州志?艺文志》,发现其中收录黄岩,桃源堡人,著有《花溪文集诗集》《岭南荔枝咏》《医学精要》《眼科纂要》,可知花溪逸士即乾隆嘉庆间的黄岩。[]作者虽未像《白鱼亭》作者黄小溪那样直接把自己写进作品里,但也不时透露一些信息。第回:“今逢玉的事已说完了,自然要接下去把贵儿的事细细补写出来。看官若不嫌絮昭(噪),待不才缓缓说与尔听。正是:林泉无事承神仙,悟破南华了万缘,醉卧小楼春睡足,起来闲把古人编。”[]可知此书是遣兴之作。
回写张贵儿在桃源村因思念父母未婚夫而得病,黄太公如飞赶到西材延了个有名的儒医。儒医姓张单唤一个俊字,下面有关他的描写活脱是作者的自画像:“尔道那儒医生得如何,但见:身材短小,体貌清奇,不履不衫,无拘无束。满肚子都是千子难妖,一揸把无非青龙白虎。兴到时拖泥带水,也学做文做诗。赌赢了抹背捋须,便去食酒食肉。自是逍遥任意人间士,宁非富贵浑忘地上仙。”
黄岩的职业是行医,这从方志上记载他有医书《医学精要》《眼科纂要》可以参证。小说中也多有行医的描写。回张医生治病,讲论贵儿的病理头头是道。黄琼被缩胸指使洪一夹打得险些丧命,由于吃了黄山人事先赠的两丸药,“一夜就平复如初”,令差役县官大吃一惊(回)。这些描写显见作者精通医道,自负甚高。由于有多年行医的经验,作者对江湖庸医坑害病人的现象也必有所闻,出于痛恨,不忘在小说中暴露这伙人的丑态。第回何肖被儿子何足像不学无术气得病倒,医生“活阎罗”被请来看病。此人一下了药以后,就在病房外呆想:天灵灵,地灵灵,保佑一服就中,好得百十两银子的酬谢。但是一听到病人死了,活阎罗立刻就像长了翅膀,“飞也似去了”。寥寥数笔,就把一个“不读内经,只学念咒”的庸医写得活灵活现。由于黄岩把自己的经历家乡粤地山川风物所作诗文等尽可能写入这部小说,因此《岭南逸史》带有很浓厚的自寓彩。
《岭南逸史》的版本能见到的有两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据复旦大学所收文道堂藏板影印了嘉庆年()刻本,上下册,页,卷回。此本脱误之处较多。页后有缺页。文字上有前后不一致现象。第回“公主兴屯田率兵归命”在万历年,而回又让黄太公说出是万历年。公主母舅苻雄先锋符离,有时又刻作“符雄”“苻离”。《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介绍此书时依据的是咸丰年()刻本。它的错漏比嘉庆本略有所减,卷数分得更细(卷),除卷为回,余皆回。
故事叙明万历间才子黄逢玉赴从化探亲,路遇佳人张贵儿。因却贼有功,张父欣然允婚。黄生行至嘉桂岭,瑶王李小鬟求婚,甘做侧室。与公主别后,黄生在天马山又被迫与瑶王梅英之姐映雪成亲。映雪个褊狭,为留住新人,设计诱公主陷入重围,必欲除之。黄生闻公主噩耗,悲痛欲绝,乘机逃走。映雪四处找寻,知黄生被官府拘囚后,率军营救。受挫后,她向公主负荆请罪。二女合力救出黄生。贵儿自黄生去后,一次遇盗,脱身后来到公婆家。她男装与黄父寻觅才子,不料落入贼窟。贵儿巧妙周旋,终设计除掉盗魁,并与谢金莲一同嫁与黄生。夫妻因功受封,后归隐成仙。
阿英曾说:“岭南的小说,见到的不多,而《岭南逸史》一书则比较流传的广。这仍然是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不过,将它与平常大家熟悉的佳人才子书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明显不同之处。
首先,那种一见钟—小人拨乱—及第团圆的格局不见了。才子黄逢玉不像许多才子佳人小说开头写的那样,交代才子(如《定人》中的双星,《玉娇梨》中的苏友白)发誓要找绝佳人,游婚姻之学,而是奉父命去探亲,偶遇佳人,由于身怀绝技,却贼有功,不待小人拨乱,佳人之父即有东床之选。“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结局在小说中也始终没有出现,因为黄岩不想按天花藏主人等作家的思路,给才子们安排一条现实的功名加爱的成功之路,而是想通过黄生三奇遇的故事来演绎瑶族山民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现令生长于斯的作者感到雄奇壮丽的粤地山川的自然风貌,“期以通俗语言,鼓吹经史,入笑骂,接引愚顽……”(《凡例》)所以,他没有重蹈前人的旧辙。
其次,《岭南逸史》在风格上与同类题材作品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才子佳人小说走的是《西厢记》的路子,往往集中主要力量写才子佳人曲折缠绵的爱,使文字呈现一种花娇月媚之态。而《岭南逸史》却把一股亢烈的南国山风吹进才子佳人的世界,从而使他们的爱少了一份温柔旖旎,多了一股热辣直爽。我们在这里看不到黄逢玉与李小鬟梅映雪张贵儿花前月下,私订偷盟的缱绻场面,更多接触到的是他们不同的个,聪颖和才智。通过对才子佳人的描写从而达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作品始终采取的聚焦点,这使《岭南逸史》充盈了阳刚之气。
与一般才美型的才子佳人小说相比,《岭南逸史》在表现佳人的恋爱心态方面有独到之处。同为瑶女,李小鬟与梅映雪由于个完全不同,她们的恋爱方式也大相径庭。李公主因父母去世,择偶权交给母舅。符雄派人将考诗合格的黄逢玉诱上嘉桂岭。公主与黄逢玉再考诗书,结果令她很满意。考虑到黄逢玉事先已有娶张贵儿之议,她甘居其次,而且爽快地答应他的三约。这与公主文武双全做事一贯深明大义的为人作派是相吻合的。与公主截然不同,天马山瑶王之姐梅映雪的个像周瑜一样极为褊狭自私,难以容人。梅小姐因军师的怂恿,顺卜课上说的“天意”嫁给黄逢玉。虽然表面上也像公主一样答应了他的三约,但结婚后,看到他思念公主,梅小姐就暗自恨道:“必须寻个计来开除了他,方能使黄郎死心塌地住在我这里”。“虎号胭脂最怕人”,梅小姐因妒忌,派军师将公主人马诱入重围,险些结果对方的命。尽管如此,梅小姐还是真心爱才子的。黄逢玉逃走后,梅小姐不顾一切地只身寻找。闻知黄逢玉被抓受刑时,梅小姐率军抢救。救人受挫后,梅小姐敢于向公主负荆认错,搬请救兵。最后,两位佳人齐心协力把才子营救出来。小说中的佳人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待字深闺的娇娃,她们能像关羽张飞赵云一样攻城略地,斩将搴旗,所以,她们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她们为才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战争。其规模之大势头之盛,令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人与阿凯亚人为美人海伦发起的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黯然失。瑶女对才子的爱惊世骇俗,借黄岩的生花之笔而在岭南乃至全国传扬。
为什么《岭南逸史》呈现出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的艺术风貌呢?我认为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最关键之处肯定是黄岩对《三国演义》极端膜拜,以致在创作这部才子佳人小说时不禁极力加以模仿,使他的言之作染上了“三国气”。
《岭南逸史》的“三国气”首先表现在它的节上。小说本是描写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却有意比照着《三国演义》,设计了“三事之约”“苦肉计”“易服救主”等许多相同的节,使爱描写与战争描写水乳交融地紧密交织在一起。在《演义》中,我们看到关羽因保护刘备妻小,被曹操诱至城外围困于土山上。曹操派张辽去说降,关羽于是提出了三约。翻开《逸史》,我们又惊奇地发现黄逢玉“寻二仆土山受困”,天马山瑶王梅英从军师之劝,派黄生二仆去说降。黄逢玉也像关羽一样以三事相约:“一要他归顺朝廷,输粮纳税;一李公主身荣一品,愿居张氏之次,今要他居李公主之次;一成亲后十日半月就要放我归家,侍奉父母。一件不从,惟有死战耳。”对方依从后,黄生才同意与梅映雪结婚。与关羽毅然离开曹操古城相会一样,黄生最后也是逃出“曹营”,不想在此地安身立命。
在小说人物身上,我们也发现了“三国气”的深深烙印。被毛宗岗称为“智绝”的孔明是《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自三顾茅庐起,迄秋风五丈原,大半部《演义》一直浓墨重彩地塑造孔明羽扇纶巾的神姿风采。在《逸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与孔明相同的军师,作者认为不必再替他取名,于是干脆称他为“诸葛同”。诸葛同常常“纶巾羽扇,坐着一个四轮车儿,推将出来”。与孔明一样,他善于用兵,神出鬼没,令瑶王梅英赞叹:“军师妙计,真孙吴不如也!”鸦髻山一役,他伪造黄逢玉求救书信,骗李公主大军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公主本人两次险遭不测。与迫害黄生的缩胸大军对垒,他巧施妙计,令对手匹马逃走,宛如赤壁大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除了诸葛同酷似孔明之外,小说后半部分又重点刻画了一位堪称女诸葛的佳人张贵儿。“龙川被劫”(回)之后,她仿佛是赴江东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番言词折服盗魁蓝能,使他“磜头强招”,欲将女儿金莲许配于她,以便将来倚为心腹。贵儿巧施调虎离山之计,使蓝能除掉了险些把他炸死的强硬对手陈铁牛。蓝能夸这位假女婿:“贤婿神算,诸葛孔明不及也!”然而他哪里料得到,正是这位“贤婿”的神算,他最后自投罗网,走向绝路。张贵儿既给谢金莲报了杀父之仇,又使自己完璧归赵,嫁给了过去一见钟的才子。
《岭南逸史》的战争描写,也处处飘漾着一缕缕《三国演义》的气味。《演义》写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役,被称为古代战争小说的丰碑。《逸史》也用了绝大部分篇幅描写战争,从第回荔坡之战,到倒数第回荡平南岭盗寇,小说一直在展示由各种矛盾激化而成的一系列战争,这里既有明王朝军队与地方瑶军的对阵,又有瑶军与瑶军的内部争斗,还有瑶军和明军联合后与其他地方武装的交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处硝烟弥漫,满纸刀光剑影。难怪有的论著不把《岭南逸史》归入爱婚姻一类,径以英雄传奇名之。[]
《演义》“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的战争描写”特点[]也被《逸史》仿效继承,强调战争形势的胜败转化取决于统帅决策的英明与否。如天马山为救黄逢玉而与代理督抚缩胸进行的肇庆城外之战,瑶军军师诸葛同借鉴陆逊破刘备之策,一开始就采用败军之计,佯示疲弱。胆怯的缩胸被杨杰的两次小胜冲昏头脑,草率命令大军齐进,结果被诸葛同驱如狼似虎的瑶军四面蹂杀,杀得“缩胸弃了冠袍,匹马向北而走”,官军“俱被驱入江中,淹死无算”。瑶军此役的得胜归功于诸葛同用计胜官军一筹。可接下来,由于戴巡抚采纳姚推官的建议,“诈覆巢指东击西”,天马山人马中计回救,“正中伏左支右拙”,陷入官军重围。这一局面又是戴巡抚决策英明的结果。
《演义》的战争描写注意节奏变化,“把紧张激烈的战斗与轻松闲适的场面结合起来”[],做到张弛相间,文武交替。这个特在《逸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逸史》重在写明末粤地官军与瑶军的冲突,写战争紧张激烈,骇人听闻,如鸦髻山之战肇庆之战磜头之战等战役写得像三国三大战役一样,惊心动魄。在戎马倥偬之余,刀光剑影之后,作者又注意穿插如横槊赋诗凤雏挑灯夜读一样的抒场面,这主要是黄生的有关奇遇,像土山之围解除后的洞房花烛,鸦髻山血战后梅映雪侍女玉箫唱四只岭南爱歌谣为黄生遣闷,回“事急矣梅映雪负荆”急搬救兵之际,李小鬟题诗遣愁,一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神等等,都是将紧张的战事与悠闲舒缓的场面交织在一起,让被刀光剑影弄得透不过气来的读者暂时放下心来,绪得到一定调节。
当然,黄岩的小说取鉴《三国演义》,多方效法,也不是为了炮制出一部小《三国演义》或女《三国演义》。在不少地方,作者能于模仿中独出机杼,做到同中有异,从而显示自己的艺术个。比如上面说到酷似孔明的诸葛同,作者在刻画他的机谋时,使他同于孔明;在刻画他作为五花贼军师助纣为虐的特时,则明显使他异于孔明。因此他的出场诗是:“来不是卧龙岗,何为羽扇;辅不是刘玄德,偏戴纶巾。”笔触间流溢出一股强烈的讽刺揶揄味道,与罗贯中对贤相孔明无比赞美的笔调不可同日而语。黄岩对自己仿照孔明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准确评价:“诸葛也姓同,应变也谋同。只那邪正两字,同乎不同。”(第回)
又如作者在节上模仿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在小说中让黄(张)贵儿与宋信也来了个苦肉计。但在作者的笔下,贵儿不是周瑜式的假打,而是真打。宋信也不是黄盖式的假降,而是真降。虽然用计者最终都迷惑对方,赢得了胜利,但二者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逸史》在化用《三国演义》的有关描写时,给苦肉计赋予了新意。所以作者在贵儿战胜陈铁牛之后有一首诗评道:“黄贵愚曹瞒,宋信致铁牛。同为苦肉计,明昧两难侔。”
《岭南逸史》不仅多方模仿《三国演义》,而且还秉承了《演义》忠于历史记载的写法。黄岩在开卷《凡例》中有一则声明:“是编悉依《霍山老人杂录》《圣山外记》《广东新语》(屈大均)及《赤雅外志》(邝露)永定罗定省府诸志考定。间有一二年月不符者,因事要成片断,不得不略为组织。”第回开宗明义,又有关于正史野史的一段议论,提醒读者注意他这部书般般有据,莫作平常传疑的野史一样看待。对此他相当自负:“恐怕看官看了,还要道正史可不有,我这野史必不可无也。”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小说虽然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大部分内容都是依循史料组织而成的,带有演义小说的质。即使是虚构成分较浓的黄生与瑶女的故事,当系据明末诗人邝露担任瑶女执兵符者云朵娘的书记的记载敷衍而成,不完全是面壁虚构想象出来的。
综上所述,花溪逸士黄岩的《岭南逸史》所叙大多于史有征,在节人物战争等描写上模仿《三国演义》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
[参考文献]
[] 黄毅.前言[a].岭南逸史[m].古本小说集成[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仲凯校点.岭南逸史[m].中国古代小说珍秘本文库[c].西安:三秦出版社,.卷四,.
[] 阿英.小说闲谈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苗壮主编.中国历代小说辞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第三卷
[] 齐裕焜.明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