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到半岁,父亲就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撒手而去;
那时家里没饭吃,身体虚弱的母亲背着饿的哇哇直哭的他,在榆树林里剥树皮吃;
1984年,李全顺向亲朋好友筹资3万元在西高村建立了一座小厂;
25年过去了,小厂现已发展成拥有总资产1亿多元,职工300多人,是新乡市的一个中型企业;他把全村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想着他们的温饱、想着他们的冷暖、想着他们的脱贫致富,让农村人过起了城市人都比不上的生活……
这是李全顺已走过的人生历程。
李全顺,195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家境贫困,不到半岁,父亲就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撒手而去。身体虚弱的母亲拖着他和姐姐,在那个天荒人闹的年代,苦苦挣扎,他们是经常食不裹腹,母亲背着饿的哇哇直哭的他,在榆树林里剥树皮吃。那时他幼小的心里就萌发出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贫穷,让母亲有吃有穿。但愿望好象总是与现实相反,由于吃不饱姐姐瘫痪在床,只上了五年级的他,不得不含泪辍学,稚嫩的肩膀上压上了全家的重担。同时贫困和苦难塑造了李全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
志存高远创业有成
1984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李全顺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办线材厂应该有前途。用真诚打了村干部,得到了村里的支持,并好不容易向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筹资3万元,他恨不能一分掰成两半花。他一百元买了一架旧三角铁梁,一元钱租了一个布篷,搭起了他的“工地办公室”,弯腰进去休息,弯腰出来指挥工地施工,下雨时身下都是水,刮风时把帐篷掀起,饥了啃口干馒头,渴了喝口凉水,就这样风餐露宿6个月,他的厂房建起来了,工厂开工了。这座在西高村建立的小厂就是现在的新乡市全顺线材总厂的雏形。
经过25年的风风雨雨,从建厂时的6名工人到现在终于打拼成拥有总资产1亿元、职工300多人的中型企业,不得不归功于李全顺在企业中不同寻常的管理方法。李全顺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治厂”的原则,对待员工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除给工人按时发放工资、福利等外,工人结婚、生孩子他都要送礼物,谁家有困难他都尽力帮助。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员工吃饭时把一个吃剩的馒头给扔了,他看见后就马上捡起来,把上面的灰吹掉然后自己吃了,这个工人看到后被李全顺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从此以后再没浪费过粮食。穿戴方面他也不讲究,全身上下一身西装连衬衣总价值超不过200元,一条领带5元钱,还戴了3年。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事业如日中天,又拥有巨额财富的他能够做到勤俭朴素尤其难能可贵。
李全顺办厂经营同做人一样,勤勤恳恳、诚信为本。他常给职工讲:“企业的生命在于市场,市场的生命在于品牌,品牌的生命在于质量和信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管理是企业的保证。他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靠制度来管理人。领导和员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加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不分年龄大小;不分领导、朋友介绍;不分亲属关系;不分工龄长短”;正是这种“人心换人心”的企业管理机制,才使“以厂为家”的思想在绝大多数工人中确立起来,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
李全顺领导的线材厂如脱颖而出的黑马在全国的线材市场上格外引人注目。“李全顺”牌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响亮,销得顺当,消费者信任“李全顺”产品,哪里有市场他们走好了质量这一步。南京楚江建材厂的信中写道:平顶山的客户在进货中发现了一点问题,李全顺亲自带人前去照承诺办事,每件赔偿50元共计2600元整,该经营部的经理说:“这样的诚信企业,是我们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口口相传,李全顺“诚信厂长”的名声风靡中原、客户尽知,“诚信”的收获也越来越大。
致富思源不忘乡亲
李全顺自1984年创办新乡市全顺线材总厂以来,一直致力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事业。1996年,西高村一家民营鞋厂因缺乏流动资金面临倒闭,李全顺为该厂担保贷款30万元,后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是他主动偿还了30万贷款。2000年7月,为带领村民致富,李全顺又在西高村创办16家村民家庭工厂,并给予多种优惠政策:为村民免费拉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和进原材料、销货,负担工商税务等一切费用,经过9年奋斗,这16家工厂的村民都致了富,每年每户收入达3至10万元,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999年,西高村自来水涨价,村民表示负担不起。看到群众有困难,李全顺放弃了自己买轿车的打算,个人出资33.8万元,打建一口深240米的螺旋钢管井、建成一座32.6米高的水塔,至此,西高村村民吃水每吨只收0.2元。促进了西高村新农村建设。
每逢中秋节,李全顺就会个人出资给全村村民每人发一斤月饼;过春节,每位村民发一斤香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两件军大衣、电热毯、太空棉被、毛毯、床单、毛巾被、枕头等;给军属特困户,每户送50斤大米、50斤面粉、10斤大肉、10斤粉条。另外,为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培养下一代,减轻农民负担,每年8月25日到月底,全村学生升级考试,平均每门成绩80分以上者奖50元,全班总成绩第一名奖100元;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奖10000元。
一心为党鞠躬尽瘁
李全顺至今已连任三届西高村村委会主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在主持召开西高村“两委会”会议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还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了解群众疾苦、调解邻里矛盾、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增进了村民团结,构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西高村。
2007年,李全顺积极响应上级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捐资20万元。从2004至2009年,李全顺连续举办六届“全顺杯”老年运动会,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体质,为新乡市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李全顺马上在村里、厂里召开“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动员大会。他又缴纳了200元特殊党费,体现了一名人民代表、劳动模范无私的高尚情怀。
李全顺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党和群众也给了他荣誉和信任,他领导的西高村党支部、村委会被授予“新乡市先进党支部”,村委会被授予“新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省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先进单位”、“省级安全创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顺线材总厂也荣获了中国诚信建设管理中心“诚信建设示范单位”、“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河南省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号召下,在新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李全顺又扬起新的风帆,他在卫滨区工业园区筹建高科技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已在河南省发改委备案。在市委、区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正在建项目投资33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年产10万吨铜加工产品,主要有:5千吨铜扁线,5千吨铜排,3万吨高铁滑触线,4万吨铜板带,2万吨高精压延铜箔。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91.86亿元,实现利税15.6亿元。其中高精压延铜箔项目采用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及工艺,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压器、输配电、开关柜、发电机、火车、轮船、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设备、导航设备、飞机仪表、军事制导系统、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配套锂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手机电脑线路板等电子元件。本期项目已于2013年元月6日,正式开工投产,并且多位领导参加投产仪式。
规划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高精压延铜箔深加工,生产集成电路排线、集成电路底板材料、高科技节能电器等,年增加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该项目2012年至2014年陆续投资完成。
整个项目总投资43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21.86亿元,实现利税23.6亿元。
李全顺说他“将用他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力量,感党恩、回报社会,为国家分忧,为党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