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老阿姨请别人帮忙申请微信 然后20000元没了


微信红包、微信转账、微信支付……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是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就可以走遍天下,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个新事物就有点不好掌控了。海宁许村刘阿姨为了方便支付转账,请小伙小杰(化名)帮忙申请微信号,绑定银行卡,可没想到,自己的银行卡竟然成了小杰的私人金库。
去年上半年,刘阿姨听说通过微信买理财产品利息很高,但是自己又不会弄,正好碰上小姐妹的侄儿小杰。小杰很热情,帮刘阿姨申请了微信,绑定银行卡,教刘阿姨使用微信。临走,小杰再三嘱咐刘阿姨微信密码和支付密码不能泄露给他人,否则卡里的钱会被转走。
“滴滴滴”
3月7凌晨,刘阿姨的手机短信提醒响得一停不停。早上起来,刘阿姨翻看手机,才发现银行发来的18条提醒短信,她的银行卡一夜间被刷了18笔,20000元不翼而飞。刘阿姨想不通银行卡明明一直放在自己身边,卡上的钱怎么会被偷走呢?于是刘阿姨急忙向海宁市公安局报警。
经过侦查梳理,许村派出所民警很快锁定了小杰,经过一番法制教育后,小杰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许村派出所投案自首。
原来,刘阿姨叫小杰帮忙把微信上绑定的银行卡解绑,小杰根本没做,只是把微信退了出来,而银行卡仍旧绑定着微信。小杰热衷于玩游戏,春节期间花了不少钱,手头吃紧。小杰就想到了刘阿姨银行卡上的钱,两次操作他牢牢记住了刘阿姨的微信号和支付密码。小杰用手机登陆了刘阿姨的微信号,在3月7日凌晨,将刘阿姨银行卡上的钱14000元转入了自己的游戏账号,另外6000元转到了刘阿姨的微信上。
主动认错后,23岁的小杰在家人的帮助下归还了全部赃款。
因涉嫌盗窃,小杰已被海宁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民警提醒,移动支付虽然用起来方便,但是老年人对网络使用不熟练,还是建议要在家人的指导下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转账、支付工具。使用传统的办法,到银行去办理业务,放好自己的银行卡,管好自己的密码,提高防范意识才能确保资金安全。来源:海宁公安

所以还是不要绑定太多钱的卡
玩游戏怎么能着迷成这样
手机还是要自己保管好
该死的骗子
只能呵呵
到处都埋伏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