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社会福利中心最多的一天,竟有100多人次上门献爱心!


(网络图片)
“今天终于清静了。”2月13日,当记者在上虞区社会福利中心采访时,无意中听到中心工作人员的感叹。经了解,这个寒假中,上虞区社会福利中心遭遇了“幸福的烦恼”:许多没有经过预约临时上门的家长和小志愿者,大多就是送东西、参观、聊天,逗留时间很短。最多的一天,竟有100多人次上门献爱心。
不得不拒绝“烦恼的爱”
“光元宵节这天,就陆续来了六七批,每批人员都捧着水果和食品,要求看望并分享给中心的老人或孤儿们。”福利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孩子带来的是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比如不少膨化食品。
在上虞区福利中心儿童部办公室的一角,如一座小山似的,满堆着薯片、上好佳等食物。“我们也没法拒绝他们的爱心。但是,这些食物却不适合老人和孩子们吃,我们一方面不敢分发给老人和孩子,一方面又心疼,堆放在这儿造成浪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细心的整理,牛奶、保质期较长的饼干可以分发给孩子们吃,但是对膨化零食就很棘手,不知如何进行处理。
负责人告诉记者,无序的献爱心,不但扰乱了中心的工作,还一定程度打乱了一些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有的上门献爱心的孩子特别热情,一定要给儿童部的孩子喂食。因为不断地被“慰问”,儿童部的孩子中甚至出现了吃得太多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
福利中心的负责人还举了一个例子,因为过多地被“慰问”,儿童部中一些稍懂事的孩子,甚至躲在寝室中不肯出来。“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上门,可能只是帮助孩子完成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拍一张照片,然后完成活动后让中心帮助在实践表中敲上印章。”中心有关人员说,这些走过场的献爱心,成为中心“烦恼的爱”。
中心欢迎“经典的爱”
上虞区社会福利中心现有入住老人200多名和14名孤儿。面对社会上热心人士风尘仆仆赶来献爱心做公益,该中心于2013年推出预约服务,以期让让爱心服务更有意义和价值。
“许多爱心服务很有特色,颇受老人和孩子的欢迎。”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诸如今年寒假,崧厦镇中组织一场文艺演出前来预约,他们的节目刚刚在全区汇演中得了奖。“孩子们不光带来的演出节目质量高,而且他们的服务十分细心和贴心。把老人们一个个接到演出现场,演出结束后,又把老人们一个个护送回房间。”一波一波的节目让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真像是过年一样热闹开心。”临走,不少老人拉着孩子们的手舍不得放:“以后常来。”
而这样的“经典的爱”还有很多。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诸如虞城“传爱天使”志愿者团队,每月一次组团前来福利中心送爱心。义工中,不仅有大人,也有孩子。他们给老人们洗脚、洗头,给老人们剪指甲,与老人们聊天。“由于每月有了固定的服务日,而且又来得勤,老人们都把这些志愿者当成了亲人,不但乐意让他们来,而且还盼着他们来。”
记者从该中心了解到,许多社会爱心人士预约提供的公益服务很有特色。诸如东关镇小一名老师,定期给中心的老人上门送书法课;上虞一些机关女干部每月与老人们通过“幸福聊吧”进行互动等。
如何破解“幸福的烦恼”
“这个寒假,扎堆献爱心的现象十分突出。我们希望献爱心的人员能提前预约服务,并且尽可能组团来,同时建议活动形式更接地气和多样化些。”中心负责人告诉说,爱心人士的热情值得称赞,但方式上需要改变一下。
中心认为,预约利于中心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志愿服务基本不重复,也不让老人和孩子感觉“太折腾”。该负责人同时呼吁,中心入住人员对精神关怀的需要更大,希望人们在平时也能多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
针对寒暑假中学生们上门多的现象,中心也在积极想对策,诸如与学校进行沟通,希望学校多加引导学生,提倡预约爱心服务,并最好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让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能深入实践,成为服务社会的新渠道。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中心想通过建立爱心组织,招募长期服务的爱心志愿者和义工,让老人和孩子们感觉暖心。爱心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来报名参与爱心活动。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办法么,让“幸福的烦恼”成为“永久经典的爱”?

学校有任务。
我就特意没去。
想想肯定人多的让人烦。
上次去了一个偏远的乡镇的福利院,环境差的让人无语。老人们倒是挺开心的。
但是,谁家没个老人穷亲戚呢。有这个空让人去嫌弃,还不如去看看自家的老人穷亲戚。

老人和小孩开心就好

说句比较污的话,送出去吃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自己家不想吃,不能吃的,就好比当年走亲戚,几个亲戚走动下来,好多礼物都转手n次了,等到最后送出去的都是自己家不想吃的东西。。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