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光景没有听到楼上老于‘砰砰砰’的关门声,我心就慌了,等到晚上我给他留了张字条,但直到第二天的早上还是没听到他的动静,就急了,然后马上向社区工作人员汇报了情况。”家住农翔社区牡丹坊5楼的小组长舒金玉说,楼上的老于耳朵不太好使,每天巨大的关门声他都会听得清清楚楚。
整个小区随之展开了一场爱心寻找空巢老人的接力赛,最后老于有惊无险,安全回家。
不闻楼上熟悉的关门声 楼下邻居很忐忑
牡丹坊是个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这里的房子多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住在这里的人也多是多年的老邻居。
今年78岁的舒金玉目前是一名普通的居民小组长,他负责的范围是8个楼道,担任小组长已经有八九年时间了,“平时做的也都是一些小事情,比方说有楼道灯不亮了,那我就去跟社区反映,另外每天了解身边居民的情况,还帮着社区收收费什么的。”做这些事都是义务的,舒老伯是个热心肠。
舒老伯家住在5楼,住楼上的于老伯与他年纪相仿,“他的耳朵已经不灵光了,无法跟人正常交流,虽然他每天进进出出的关门声音都很大,但邻居们也都理解他的。”舒老伯告诉记者,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那“砰砰砰”的巨大关门声都会准时响起,这似乎已经成了他耳畔响起的最熟悉的“闹铃声”。
上周三早上,舒老伯没有听到这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他有点着急了。“之前有烟雨社区一对空巢老人在家去世多日没人发现的新闻,所以我就特别关注自己小组里面的老人,看到老于迟迟没有回来,我就开始担心了。”舒老伯心里很着急,便跟老伴商量,看看有没有办法。
留字条没回应后发起寻人 还好老伯安全回家
“于老师:您好!几天不见我好想您,您回来(上)我家聊聊天。请您保重身体!谢谢。舒留条”商量后,舒老伯次日在老于家门缝里塞了张字条,希望老于回家看到后能下楼打声招呼。
直到上周五的清早,舒老伯上楼看到自己写的这张字条还是原封不动地塞在门缝里,他赶忙跑去社区向工作人员反映了情况。
大家商量了一番后决定拨打96345,让开锁师傅来开门,同时拨打了110和120。“我们也是考虑到万一有突发情况,有警察和医生在场总要放心很多。”农翔社区工作人员说。
打开了于老伯家的大门,发现里面并没有人。“我们就向平时熟悉他行踪的邻居打听,得知他可能是去住院了。老于有前列腺疾病,之前在南湖区中心医院住过,我们马上赶到了医院。”社区工作人员查询到了于老伯的住院记录,发现他11月19日已经出院了。
“我们还发动了小区里的居民一起到处找人,还联系了老于退休前单位的人一起帮忙找,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任何收获。我们把老于的外貌特征告诉了门卫师傅,让师傅看到他回来就及时联系社区。”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老邻居们,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直到上周五下午4点多,好消息终于传来——于老伯回家了。
听不清大家在说些什么 却能感受到满满的爱
一听到于老伯的身影出现在了社区里,心急如焚的农翔社区工作人员小莫既欣慰又激动,“你知不知道大家都急死了啊,你跑到哪里去了啊?”
这种如同自家人般的关心让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感动不已,于老伯耳朵不好使,虽然听不到大家具体在说些什么,但已经感受到了大家的担心,“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小莫告诉记者,当时于老伯看到那么多人围着他,嘴里只是不停地重复着这么一句话。
通过与于老伯写字交流,得知他身边没有亲人,只有几个远房的亲戚,平时都是一个人居住生活,这次他突然“消失”,原来是去苏州看病了,顺便散散心。
“下次出去跟你们讲,一定会来跟你们讲一声!”于老伯喃喃自语间露出了深深的愧疚之情。
“这次的事情总算有惊无险,也多亏了小组长舒师傅及时发现,正是小组长关注到了老人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才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安全有保障。”农翔社区工作人员说。(南湖晚报)
杜绝南湖小区事件
给碎碎念评分:积分 +1理由: 嘉论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