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电信面临退市风险:昔日中国电信巨头缘何败落

近日,大唐电信发布了一份股票退市风险公告。公告显示,大唐电信2016年度净利润为负值,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仍为负值,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大唐电信股票极有可能会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st,英文名叫special treatment,即特别处理,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状况的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若有上市公司出现财务或其他异常状况,其股票简称前会被冠上“st”,因此这类股票又被称为st股。
早在今年1月31日,大唐电信就发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及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公告显示,大唐电信2017年度预计净利润亏损20亿至24亿,同比变动-35.16%至-12.64%。
业绩预亏的原因主要如下:
在芯片领域,终端芯片升级加快,竞争更加剧烈;游戏市场进一步集中,个别大游戏厂商市场份额占比进一步加大;教育、水利、智慧城市、高速公路等行业信息化领域竞争加剧。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大唐电信继续推进转型升级,放弃低毛利业务,因此其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降幅超过30%,虽整体毛利率有所提高,但毛利总额尚不能支持其实现盈利。
并且,公司以往在游戏行业并购公司产生的商誉受其近期业绩大幅下滑影响出现明显减值;部分客户资金日趋紧张,部分合同执行陷入停滞或产生法律纠纷,基于谨慎性原则,大唐电信拟对涉及的应收款项计提大额坏账准备;部分存货和无形资产受技术升级等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减值压力。
另外,大唐电信去年以3.32亿元的价格抛售了旗下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及深圳优思伟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各100%股权。虽然实现投资收益约2.39亿元(未经审计数),但对损益预计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合资项目目前正处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中,在2017年未能如期完成,也对其损益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并且,大唐电信2017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0.8亿元(未经审计数),较去年降幅超过20%,也影响了其整体收益情况。
以程控交换机和光通信设备起家
要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就要先要了解一下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这是原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主体———电信科学技术研究与系统设备开发部分。
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电信院院属第十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是我国从事电话、电报自动交换专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营的高科技科研机构和生产基地。
国际电话数据传输公司是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注册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的研究领域主要为:t比特/秒交换系统;t比特/秒宽带系统;多级比特的路由交换系统;下一代计算机交换系统;深微米研究;高级软件系统设计。
经邮电部邮部[1998]326号文批准,电信院作为主发起人将其所属的软件研究开发中心、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全部资产及业务、四所的与微波通信系统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和业务、五所的与光通信系统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及五所下属的通信开发公司和信科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电信院原出租给西安大唐使用的生产线、以及电信院将其持有的西安大唐28.71%的权益投入;同时,十所投入其持有的西安大唐35.64%的权益;itti投入其持有的西安大唐34.65%的权益;以及其它发起人以现金出资投入共同发起;并向社会公众发行a股10,000万股,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成立后,电信院软件研究开发中心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将分别转变为股份公司下属软件分公司和微电子分公司;四所投入与微波通信系统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转变为西安分公司;五所投入的与光通信系统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转变为成都分公司,通信开发公司和信科公司在股份公司成立后将依法注销;西安大唐成为大唐股份公司持股99%的控股子公司。电信院及院属四所、五所仍然继续保留。
另外还有西安高科(集团)公司、北京凯腾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益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陕西顺达通信公司、山东邮电实业总公司、山西鸿飞通信实业总公司、河北通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信息产业部北京设计院等公司以现金模式加入,持有大唐的股份。
新公司的经营业务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与终端、智能网设备、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有线、无线接入网设备及新型光缆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通信软件与系统集成;专用集成电路;技术服务。尤其是程控交换机及光通信设备的销售收入约为股份公司销售收入的90%。这与原邮电部将其管辖下的各省、市、县邮电局、联合通信公司及铁路、石油、电力、广播电视等相关管理部、局推荐为大唐的客户密不可分。这也就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从1998年发布的招股说明可以看到,上市的前三年,大唐的营收和利润都获得了高速的增长。
大唐电信在上市前三年的营收数据 元孤注一掷td-scdma错过了黄金时代
翻看全球通信的发展史,中国td-scdma无疑是当中最悲壮的一个。这个倾全国之力打造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标准匆匆上马,让无数国内用户甚至专家为之振奋,但背后却是几家厂商的痛不欲生,大唐无疑就是当中的一个。中国移动本来是另外一个,但后来他们迅速上马4g,扭转了局面,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回到td-scdma,一位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报道时提到,“我没想到td-scdma最后会演变成一场运动,会要求运营商只能上td-scdma。我们的初衷不是这样。”这里的td-scdma就是当时中国主推的3g国际标准。
在2g时代,gsm和cdma是全球主流,只能充当一个参与者,到了3g开始萌芽的时候,中国就想成为当中的制定者,真正参与到标准建设当中。当时世界无线电大会给3g分配的频率有fdd和tdd两种,而中国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支持wcdma。具体做法是希望通过指出wcdma的存在缺陷,然后将自己的专利加进去,但是当时的wcdma提出者对这个标准考虑非常完善,中国专家提出的问题被全部有理有据地驳回。多方考虑之下,国内决定上马td-scdma。
1998年6月2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提交3g标准提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中国以“catt”(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名义提交了td-scdma标准提案。
这个被称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技术源自西门子的td-cdma,而其实这一标准技术由于过于繁复,在欧洲标准组织中的竞争已经败给了爱立信和nokia支持的wcdma。在西门子研究部参与3g研发的李万林的推荐下,西门子决定用这一技术与中国人合作,由中国人来提出新的3g标准。
某权威认识表示,td-scdma里面真正中国人研发的专利主要就是智能天线。邮科院的智能天线及相关技术正好解决了一些西门子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td-scdma的结局,也注定了大唐的悲剧。
作为标准的提案者,catt没多久就改制为大唐集团,他们顺理成章就成为了td-scdma的主要推动者。但从提案开始,td-scdma一直是一个被冷漠对待的标准,甚至有设备商声称“我们有能力做td-scdma,但我们不会做”,但后来在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6.310, -0.07, -1.10%)等运营商的强硬表态支持下,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在大唐一直鼓吹td-scdma是中国主导的标准之后,“中国标准”由此闻名天下。
而当时的大唐几乎把命运都压在了td-scdma上。
2001年9月,时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周寰决定,集中大唐集团内部从事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的各类主要资源,组建大唐移动,全力以赴开发td-scdma技术及其产品。这意味着大唐集团改变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标准同时研发的策略,一心一意扑向并不成熟的td-scdma。一旦td-scdma失败,大唐集团将无法像它的竞争对手那样在其他3g技术上腾挪。
大唐移动从成立开始就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他们通过银行贷款、国家项目资金、技术有偿转让、专利许可授权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推进td-scdma。在大唐孤注一掷的同时,国内市场却迟迟没发力。
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始终坚持市场为主、技术中立的态度。他曾在2000年12月的一次发布会上表示,td-scdma虽然被列为国际3g通信标准,但不意味着它一定就是中国的3g通信标准。3g什么时候上,以哪种方式上,最终还是要看需求,看市场,看应用。他还回顾了早期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第一代移动通信,也就是大哥大时代,中国采用欧洲的技术、美国的频段,非驴非马,结果没有规模经济性,设备昂贵,还不能漫游;到了2g时代,中国采用了“原汁原味”的gsm技术,才创造了当时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好局面。他的接任者王旭东对于发展td-scdma也心存犹豫,觉得技术和时机并不成熟。
当时运营商也不太买td-scdma的账。“没有运营商想要td-scdma,因为大家都知道td-scdma不成熟,若混合组网还好,独立组网谁做谁亏。”一位运营商资深人士描述,“td-scdma就像个不讨喜的皮球,被运营商踢来踢去。”
大唐集团必须推动td-scdma尽快商用。在它的游说之下,信产部划分了155m频率给td-scdma。最关键的一步是大唐董事长周寰在2005年找到了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重量级科学家,请他们联名上书相关部门,支持中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建设进程。
后来中国移动独立组网td-scdma,作为国产标准的推动者,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从2009年到2013年,面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猛烈进攻,中国移动几无还手之力。
面向用户,中国移动也拿不出像样的终端。相较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开售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的成熟终端,中国移动一开始只能卖大唐、新邮通研发的低端机。中国移动不得不每年拿出数百亿元补贴终端,用于推动td-scdma终端产业链的成熟。
但是,由于高通不愿生产td-scdma芯片,中国移动迟迟不能获得苹果的青睐,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的竞争对手大打“苹果”牌,硬生生抢走自己的高端用户。
更重要的是速度上不去。
至2013年,中国联通的wcdma下载速度普遍可达21兆/秒,未来可向42兆/秒、84兆/秒演进;中国电信的cdma2000普遍达到3.1兆/秒,未来可向9.3兆/秒演进;但中国移动的td-scdma只能达到2.8兆/秒,即便未来演进也只能达到3兆-4兆/秒。
面的这个局面,移动智能寻求自救,快速上马td-lte,摆脱自己的命运。
td-scdma借着“自主知识产权”之名实现了大规模组网,但在电信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与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在电信制造领域的专利实力并无多大作用。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td-scdma并不是中国自己研发出来的标准。一位曾见证过大唐、西门子合作的权威人士对财新记者说,td-scdma实际上是西门子和大唐一起搞出来的,大唐最重要的贡献是智能天线,系统主要用的是西门子的。
另一名参与标准制定的老专家认为,在td-scdma里面,大唐拥有一些核心专利,但绝对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多。
“可以确定的是,在td-scdma从提案变成标准的过程中,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北电等国外企业都参与了讨论,虽然他们并没有开发td-scdma产品的计划,却在td-scdma技术标准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专利,主要是用于防御。”前述电信制造商的前高层称。业内人士多估计,中国在td-scdma上的专利为百分之十几,主要集中在智能天线部分,其他专利都在国外厂商手中。
在移动互联网启动的黄金时期,td-scdma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使用,这是中国移动最大的痛,也是大唐最大的痛。
移动上马4g以后,就几乎停滞了td-scdma的支持,而当时孤注一掷的大唐,只能凄然面对这个结局。
三大芯片公司几乎错过了所有机会
在td-scdma上的溃败是无可避免,但对大唐电信来说,其实本来还有一个翻身机会,那就是大唐微电子、联芯科技和大唐恩智浦,但是没有一家能够独当一面。其中联芯科技和大唐微电子是痛失好局,而大唐恩智浦则是迟迟未发。
大唐微电子属于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高科技企业,其前身为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究院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大唐微电子诞生在电信行业,上世纪 90 年代,他们就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枚公用电话 ic 卡。
随着移动通信大发展,大唐微电子开发了国内首枚移动通信 sim卡。为支持国内通信产业建设,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打通产业链,大唐微电子从 ic 卡的设计到芯片封装、测试、制卡、发行,甚至终端、写卡、发卡系统的建设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大唐微电子除了在这方面表现不错以外,在其他方面似乎没有太多建树。其主推的包括指纹传感器芯片、指纹安全处理芯片在内的众多芯片,似乎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市场。对比于汇顶科技的大红大紫,我们就可以看到大唐微电子的失落。
迟来的联芯科技,更是惋惜。
在移动智能手机开始爆发的前夜: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