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上将军: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少孤贫。投效广西军,累保至参将。民元后,倡丁巳复辟,事败,避入荷兰使馆。旋赴津居,卒,年七十,谥忠武。老友绍英挽曰:“宿望重兼圻,峻节不随风会转;孤忠依故国,大星竟陨海天寒!”
虎威上将军:曹锟,字仲珊,河北天津人。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天津武备学堂。随军入朝鲜,历甲午役,战后投袁世凯,升嫡系第三镇统制。辛亥,军移驻京郊南苑,为袁禁卫。民元后,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上书请求改变国体,授虎威上将军,洪宪初,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率军入川弹压,与护国军战于叙泸间,屡有斩获。曾以贿选手段为总统。二次直奉战起,马二倒戈,被软禁。后获释,于洛阳与吴会,相顾涕泠。晚年寓居天津。
建威上将军: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祖父佩公少年时曾与刘铭传贩私盐、因之结识,官至淮军统领。爱其孙,随营伴读。投武幕,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以最优毕业,军中誉为“北洋之虎”。以病薨,年七十有一。宿敌挽之曰:“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彰武上将军:段芝贵,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后留学日本。返,任北洋新建陆军讲武堂教官。民元后,出武卫军总司令,第一军军长,授彰武上将军,署理湖北军务。继与张锡銮对调。授镇武上将军,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上表劝进,洪宪成,封一等公。其后与族弟结皖系,任段政府京畿警备总司令、陆军总长,皖人呼之小段。直皖战起,临阵失机,大败。去公职,隐。年五十六,卒。
宣武上将军: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后投淮军聂士成幕府。曾历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因此为人好滔滔不绝,群僚笑其为北洋之狗。民元后,出掌两江,失忠义,暗阻洪宪事。段势起,明授总统职,暗施调虎离山计,失兵柄,徐去职,卒于北平,年六十。其人言大号空,子孙亦有染,孙巩,出入于倡优之间,俨然伶人矣。文从沈梦整理。
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字翰卿,安徽毫州人。少投行伍,僧格林沁卫队官出身。后随左宗棠剿回民,以功加提督衔。民元后,授热河都统,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其后久掌毅军,洪宪,丁巳皆参与其事,调和于各派之间,然事皆不顺。暮年,出陆军检阅使闲职,年七十九,卒于京。为人极护桑梓,凡亳州商贾无论良莠,即运烟土,但经热河亦庇护之。
振武上将军:龙济光,云南蒙自人,滇南世袭土司,与陆荣廷有姻亲之谊。投广西藩司张鸣岐麾下,张升两广总督,时广东水师提督李淮跋扈,不受张命,因之,龙得援引,官至广东提督,提三千济军入粤,以监水师。辛亥,粤变,李降,张走,时局混沌,龙按兵百粤,初则静观其变,继则遥受北命,期年间,竟出广东巡按使,凛然封疆。然党人多不忿,欲屠龙,奋战经年,龙终去职,年五十八,卒。
耀威上将军:陆荣廷,原名陆阿宋,广西武鸣人。家境赤贫,两2岁丧父,五岁丧母,流落街头,以割马草为生。后入三点会,纵横清越边界,专与法人为敌。受招安,以功进广西边防督办,保送日士官学校深造。赐号“提勇巴图鲁”。亡父母亦皆封为“建威将军”,“一品夫人”,然不思报效,却与革党相通,辛亥,反于西南。继沈秉坤为广西都督,民元后,依违与孙袁之间,坐大于边陲,及至国民政府削藩,方失势,隐居沪上,年七十而卒。
德威上将军: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随袁创北洋军,任新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工兵营统带。与冯,段并称三杰。其人不好张扬,人谓之神龙见首不见尾,故称之“北洋之龙”。民元后,隐居,受袁邀复出,获陆军上将衔 ,任陆军总长。袁崩,出段内阁参谋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其后以北洋元老的身分,多次居间调停直、皖、奉各系间的矛盾。年六十九,卒。
孚威上将军: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投武卫军,为戈什哈。庚子军溃,,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测绘科。业成,入北洋第三镇。时方寿于洛阳,有联谓之:“ 牧野鹰扬,百岁勋业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眼见江山唾手,不意冯二阵前倒戈,功亏一篑。其后游历川,辽以诗酒自娱。晚来,居北平,东师入,拟请出山,辞不受。旋暴卒。事闻,有人致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