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份关于“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专家评价,该项研究开辟了“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据了解,该研究团队两位带头人许琛琦和李伯良均为台州天台、温岭籍科学家。
3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份关于“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成果。
据悉,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组和李伯良研究组找到了提升T细胞抗肿瘤效应的新方法,并由此找到了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在传统的癌症治疗中,人们使用化学药物或者放射性物质,来杀死癌细胞,或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现在新的治疗方法是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被称为肿瘤免疫疗法,是治疗癌症的第四种武器,其疗效比较广谱(指对很多种微生物、致病因子或疾病有效)。肿瘤的出现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着紧密的关系。科学界普遍认为,“肿瘤免疫治疗”有可能从修复人体免疫系统“根子上”提供治愈癌症的“终极解药”。而T细胞在监控和杀伤肿瘤中作用重大,临床常通过提高T细胞的活性来治疗肿瘤。
该研究显示,一种小分子药物Avasimibe,就能够提高CD8+T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该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其治疗癌症的创新应用是首次被发现。该药物如果与其他肿瘤免疫药物联用,治疗效果更佳。小鼠实验证实,除了使用药物Avasimibe,移植或回输经过基因改造的“特种”杀手细胞,也能产生相似的治疗效果。
许琛琦告诉记者,就Avasimibe的创新应用等,研究人员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保护。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认为,该项研究开辟了“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证明细胞代谢对肿瘤免疫应答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两位带头人均为浙江台州籍科学家,其中许琛琦为天台籍,李伯良为温岭籍。
许琛琦
许琛琦,1977年生于台州天台。1994-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98-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生化所联合培养理学硕士;2001-2004年,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理学博士。200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从事免疫学研究,成为博士后。2009年11月回生化与细胞所工作,担任研究员,研究组长。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2013年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方向: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他说:“科学就像大海,浩翰无边,充满奥妙。而我恰如学步的小孩,在导师的指引下步履蹒跚地来到海边,盼望着扬帆起航。回首身后,探索的迷茫和失败的苦涩始终伴随着前进的每一步,然而幸运的是我捡到了几个美丽的贝壳。”
李伯良
李伯良,台州温岭人。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曾在美国Dartmouth医学院先1年、美国New Jersey-UMDNJ从事研究2年。2000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从事研究,任所长(2000-2003)、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工作。
研究方向:胆固醇代谢平衡的基因表达调控。
他说:“一旦选择科研并踏上这条崎岖之路,就要能动地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从大量基本事情独立起步你的研究,不断实验、不断失败、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重复、不断总结等等,无论如何要鼓足信心、要炼硬身心、要积极进取、要互助合作、要严谨踏实、要勇于开拓等等,直至实现勤悟巧进。”
天台、温岭籍科学家开辟了治疗癌症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