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队伍:没有番号,没有舰名,只举着“海军”的旗帜,血染江湖
1945年,在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没有番号,没有舰名,队员高举着只有“海军”两个字的旗子......当他们走过时,有人黯然饮泣,有人痛苦失声。他们代表着中国在抗战中拼光了血本的一个军种。
在抗战时期,中日两国的军力差距很大,这主要指的是陆军,如果说到海、空力量,则更加不可同日而语。到全国抗战爆发时,弱小的中国海军实际可以参战的舰艇只有60多艘、总吨位5万余吨、与当时号称“世界海军第三强”的日本舰队相比,总吨位远逊20倍。
自中日甲午海战后,中国海车就没有恢复元气。两国海军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差距令人悲叹!“八一三” 凇泸战役开战前,为阻止日本舰队冲进长江,蒋介石命令海军部长陈绍宽执行封江任务。陈绍宽抽调了8艘舰龄较大的舰艇,与20艘从各轮船公司紧急征用的商轮,下沉堵塞江阴水道;随后在长江航道又相继沉塞4艘军舰和10多艘被征用的民船....
鉴于敌我海上力量悬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了避免与敌争锋海上的战略,发挥要塞威力,集中力量守卫长江,筑起道道防线,粉碎日本海军溯江西上的计划。
当时中国海军御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阻塞和防御战阶段。海军将士争上战场,浴血奋战,不仅策应陆、空军作战,还在掩护政府西移及物资后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著名的江阴海空对战、马当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中,中国海军与强敌多次血战,不断击落击沉日机、日舰,直至我方舰艇全部失去作战能力。
后来,淞沪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鱼雷艇伪装成民船,从江阴潜驶黄浦江,高速穿过停泊中的日军驱逐舰和英、法、意等国军舰,到达南京路外滩攻击位置,突然向日本第三舰队司令舰长谷川清中将的旗舰“出云号”发射鱼雷,命中目标,“出云号”遭到重创。
于是,日军立刻报复。大批日本飞机飞临江阴实施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旗舰“平海”、“宁海”、“应瑞”、“逸仙”等舰列阵迎敌。却没想到各舰逐一被击沉,中国海军虽然遭到了重创,但在武汉会战中变现顽强,协助了武汉保卫战的进行。
再后来,“中山”舰奉命巡防金口。日本飞机又忽然来袭,蒙古族舰长萨师俊两腿被炸断,左臂受了重伤,仍坚守望台,指挥战斗。“中山”舰开始下沉,官兵再三请求舰长撤离,并强挟他下舢板,但他仍然大呼杀敌不止,不离战舰。敌机再次来袭,萨师俊在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随舰一起沉人滚滚江水之中,以死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牺牲时年仅43岁。
海军将士的顽强抵抗,拖延了日本鬼子沿长江迅速西进的步伐。但最终因缺乏相互掩护,又连遭日本飞机的轰炸,多艘主力舰艇被击沉,到武汉会战结束时,中国海军舰艇几乎伤沉殆尽了。在国民政府放弃武汉后,中国海军御敌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海军采取游击战术,发动敌后攻势,设防川江,拱卫陪都重庆,协同陆军坚持长期抗战。
战场幸存的海军官兵,一部分转为陆上战斗队;另一部分组织起一支支海军游击队,在广大的江河湖泊实施水上布雷,令日本海军寸步难行,首尾不能兼顾,水陆不能协同,差不多丧失了利用水道进行军事进攻和补给运输的能力。在日本鬼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年底,虽然鬼子的海军在河域、海域上几乎没有了对手,但中国的海上游击战令日本海军望江而叹,痛苦万分。
历史就是这么地残酷而又现实,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