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获H&M设计奖的中国男装设计师!Ximon:没有商业的服装更纯粹

2018秋冬上海时装周期间,助力独立设计师发展、注重艺术与商业平衡的多元平台xcommons(诸色会)在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内举办了名为“fashion acoustic(此时此声)”的独立发布活动。xcommons邀请到了3个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whm、digest design workshop(消化设计)、ximonlee参与,期间设计师的作品也都有在与xcommons联动的not showroom展示。
现场伴随着当代风格的打击乐表演、实验摇滚乐队伴奏,以及声音装置作品的配合,让时装(fashion)与音乐(acoustic)在同一空间里展示多维对话。
上海正聚集着中国时尚创意产业的各种新生力量,从时尚生态来讲,上海是国内最好的城市了。创办于2003年的上海时装周,经过15年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中国新锐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平台,在这里年轻的创意、大胆的想法都会被欣赏。
近几年,作品发布的玩法也不再局限于t台秀,与上海时装周联动的细分平台越来越多,有针对年轻人、推崇潮流先锋设计师的labelhood,也有像xcommons这样注重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平衡的平台,它们都在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的支持下,开始联合设计师单独发布作品,作品展示形式不只是模特走台,还加入了更多的艺术跨界形式,在品牌形象塑造上更有当代感、更加国际化。
这次xcommons以“fashion acoustic(此时此声)”为主题,就用到了艺术、音乐、戏剧、新媒体视觉与时装的跨界,用更有深度回味的形式,追求多元表达方式。
“master of mess”,时装与面料的另一种呈现
在上海参与xcommons的主题系列活动,独立设计师ximon 所呈现的作品源自他今年年初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过的2018秋冬系列。
艺术现场是搭建在一个泳池上,平台上铺满黄沙。当天晚上天冷,对参与表演的演员、模特来说都是考验。ximon继续用的是素人模特来展示,招募后,声音艺术家潘岱静对演员、模特做了些培训,他说,“不是专业表演的,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ximonlee 2018秋冬系列以“master of mess”为标题,ximon与潘岱静进行了时装、音乐以及表演间的对话,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有歌剧、戏剧、时装、舞蹈等。
在ximon看来,时装与艺术不需要划界限,“对我来说,时装不是服装,服装是必需品,时装其实它有不同的界限,它也可以当做可以行走的艺术。对时装的定位,不要太过于单一。时装是我表达的一个出口。”
两人的合作,ximon说是一场对话,“完全是潘岱静的创作,我觉得我欣赏她的原因,是她会以景去制作一个故事,不是提前准备好一套系统,而是根据现场去发挥。她看到泳池后,就现场发挥做成了剧场的形式,原本是打算在旧仓库的室内做。”
ximon和潘岱静都是中国人,都长期居住在德国柏林,他们都喜欢柏林带给他们的艺术创作环境。
艺术表演分为土、火、空三场,分别以米白、猩红与玄青三组颜色来呈现出类似于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制约的意识流状态。从歌剧演员的演唱、男女双人舞的舞姿、模特们的展示表演,搭配着潘岱静所创作的音乐,观众隐隐都能感受到一种求而不得的悲剧矛盾感。
艺术传达着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概括的东西,这可能也是live演出、时装秀的吸引所在,服装面料的肌理、人物动作神情,都可以让不同的观者反观到不同的情感联想。
“我的作品重点是从情感出发”
ximon说,“我的作品重点是从情感出发。怎么用有限的素材,不管是平面还是立体的廓形,不同季节的面料,给你一些情感的触感。”
每一季的设计,ximon都会选择一个情感点,比如这一季的“melancholic violence”(愁绪暴力),前几季的“study of xenophilia”(崇洋媚外)、“shame”(羞)、“hard”(坚实)等。他总能从抽象概念出发,然后找到合适的题材、面料,来表达自己对情感、文化的解读。
(ximonlee ss2018 #study of xenophilia)
出生于1990年12月的ximon 是一位韩裔中国设计师,2014年毕业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凭借着毕业作品“列宁格勒的孩子”系列荣获了2015年h&m设计大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男装设计师,也是第一位中国设计师。这个奖项让他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也与h&m合作推出了胶囊系列,并在指定门店发售。
(h&m collection 2015)
现在再回看这个对他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奖项,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拿这个作品去做个故事,然后得到什么利润、回报。”他说一个设计作品可以传播多远,关键就在于作品有没有感染力,跟拿什么奖关系不大。同样在2015年,他还提名入围了lvmh青年设计师大奖半决赛26强。
作为中国新锐设计师的代表之一,ximon 近两年都有在纽约、伦敦、巴黎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
2017年4月,ximon 带着在伦敦男装周发布过的2017秋冬系列首次在国内亮相,参加了上海时装周gq × labelhood男装日。
从2014年发布第一个系列至今,4年里ximon 所推出的作品都很令人惊叹,也都有了一些标志性的符号,比如他的廓形设计、拼贴的层次感,以及带有戏剧感的视觉,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对面料的工艺处理非常考究,他会被设计学院邀请去给学生上课,分享他对面料的研发。
(硅胶凝固在牛仔上,混合成具有另一种质感的视觉)
这次艺术表演所展示的ximonlee 2018秋冬系列在面料上同样很讲究,很多面料的肌理都是缩水测试后形成的一种带有雕塑般的美感,“里面有缩水纱、棉纱、羊绒纱、化纤涤纶纱等,在设计的时候,侧重不同的色块,每个色块是一种纱,当你打蒸汽的时候,缩水不一样,会形成像一个山水画一样的效果。其实它整个肌理是有序的,有做安排的。”
ximon做衣服有一个自己的思路, “我完全把服装当成一个物件来设计,我想的时候,是没有一个人体的,是不穿在人身上的。如果把它摆在玻璃柜放在画廊里,我想它就可以当做一个雕塑。”他还想用细线把衣服吊起来,像尸体、物体一样去做装置展示。
2018秋冬系列的很多米黄色作品,灯光一打,就会有一种陶瓷器的质感,ximon希望他所设计的时装会因为不同场景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戏法效果,不是单一的。
努力拓展团队
发展4年,ximon的团队并不大,加上一个实习生,主要工作人员只有4个人,“目前我一个人管着所有事情,从寄快递、取快递、到联系样衣、到媒体邀请,直接个人微信聊,没有公关公司。”之前就连国内媒体借样衣拍摄,都要从柏林寄,“不会有钱去生产两套样衣”。但从2018秋冬这一季开始,国内也有样衣了。
长期在柏林定居、创作,ximon对于国内时装行业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尽管他也知道自己的最大市场是中国,但为了保证创作的自由度,他还是更喜欢住在柏林,柏林带给了他保护层,“上海节奏太快,开销比欧洲高很多。对我来说,被太多商业压力包围,会没有办法做作品。我在柏林团队更有包容,生活更快乐。”
团队小,又在国外,让外界,尤其是媒体,误以为他过于高冷、不好打交道,“以前被人抱怨过”。现在的他也开始理解大学老师跟他说过的设计师“综合能力”,以前他觉得设计师做好设计最重要,现在明白了综合考虑、待人处事等能力都会影响到品牌。
作为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还是有这么好口碑的品牌,ximon 也为经费发愁,这也是很多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的共同点,“每天觉得没钱,每天在筹钱。要到一个赞助,下一个赞助在哪里,每天在想。”
ximon多元化的生活、创作经历,让我很好奇,他眼中的上海时装周有没有一些可以更完善的地方。他说,“上海时装周的资源是好的,如果作比较,我觉得现在可能有点太过于本土化、太过local,有些东西,可能传播不到一些其他的地方,特别是国际化的传播。但整个市场,是有关注度的,这也是好事。两三年之后,可能会更规范化一些。”
ximonlee的分销渠道目前是以joyce、10 corso como、栋梁、magmode名堂等买手店为主,“我现在没有能力,没有人手去做网店。做网店其实,蛮好的,今年解决掉。”
跟ximon聊天,会发现他是一个很通透、单纯的人。他也想品牌有好的发展,但他知道作品才是设计师的生命,为了作品的感染力,要让自己更自由、快乐,而不被什么裹挟前行。
他说在柏林,纯属是对美感的追求,“我没有办法处理很多人。”
艺术表演当天,他的眼睛从早上就肿了,但也一直坚持到了晚上十点多,接受完各家媒体的采访。ximon说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要健康地面对压力。
(文:v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