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甘源
导读
特朗普税改终于落地,减税力度颇大,企业所得税率大幅下调,个人所得税率边际下调,未来海外利润汇回免税。这些野心勃勃的减税政策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美国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呼之欲出。美国税改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减税竞争,中美税负孰高孰低?中国该如何应对?这关系到中美吸引外资、实体竞争力以及谁将引领全球新一轮增长周期。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摘要
特朗普税改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跨境税制等方面。相较税改前税制,税制更加简化,试图重塑美国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美国企业所得税减税幅度较大,名义税率与我国目前基本相当,但考虑中国还存在占比较高的非税收入、社保费负担以及社会保障程度不高,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较重,需要降税清费。美国企业所得税从累进的35%下降为单一税率21%,考虑州和地方的企业所得税(约4%),企业面对的税率约25%,与我国基本相当(基准税率25%,高新技术企业15%)。但美国的非税收入占比不到5%,社保税率为13.65%;我国非税收入占比约18%,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为工资基数的43.1%,均超过美国。因此,虽然名义税率基本持平,但我国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负感重,企业所得税存在下降空间(降低税率或增加抵扣)。
美国个人所得税减税温和,对边际税率的下调较小。美国对个税实行综合征收,我国个税按照收入的11大类分类征收,导致个税成为逆向调节的“工薪税”。简单估算,税改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约1200亿美元/年,个税减税约在300亿美元/年。从影响的人群看,由于个税税基级距的调整,低、高收入群体减税,收入越高减税越多,但部分中高收入(年收入15.7万-42万美元)群体、高税率州人群的税收可能增加。
美国税制原则发生重大改变,对股息所得从全球征税的“属人原则”转变为“属地原则”,有利于资本回流美国。中国需根据全球资本流动情况调整税制原则。对来自海外的股息所得100%免税,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只需要在利润产生的国家缴税,而无需再向美国缴税。同时,对过去的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利润汇回税,有利于资本流入美国。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1)对中国企业的全球来源征税、适用抵免制度消除双重课税;(2)对在中国有收入来源的外国企业征税。
美国税改引发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减税竞争已经在英国、法国、日本和印度开始,中国减税降费,尤其减企业所得税和个税改革是大势所趋。英国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上调消费税和增值税;法国取消居住税,降低公司税;日本对加薪、增加投资、科技创新的企业减少法人税,对高收入者增加个人所得税;印度推出商品与服务税(gst)法,统一税制,为统一大市场做准备。中国近年来深化改革,降税清费,通过营改增、加大对高科技和小微企业的扣除、增加对个人所得的扣除、阶段性降低车辆购置税和企业承担的社保费,推动降成本。
在全球减税竞争中,中国全口径宏观税负高于美国,应继续坚持减税降费,加快税收法定进程,完善税制,支出方向上持续提高民生水平,“用之于民”。1)继续清理非税收入,提高税收占比;2)逐步提升税收法律级次,实现税收法定;3)降低间接税,简化并下调增值税税率,小幅下调企业所得税率,改变企业税负感重的状态;4)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可抵扣的项目,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遵从度,明确个税改革的目的;5)改革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作用,反映资源的稀缺性;6)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构建地方税体系;7)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实现所有企业的公平竞争。
正文
一、特朗普税改法案与现行税制、中国税制的比较及影响
2016年6月24日美国共和党发布税改蓝图,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于2017年4月27日正式启动税改进程——发布白宫税改方案。历时近8个月,年底通过税改法案,成为30年来美国税制变动最大的一次改革。
(一)特朗普税改主要历程
1)2016年6月24日共和党发布税改蓝图;
2)2016年9月28日特朗普发布竞选税改方案;
3)2017年4月27日特朗普发布白宫税改方案;
4)2017年9月27日发布税改框架,特朗普提出四项税改原则:使税法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提高美国工人收入;让美国成为世界就业的磁石;让滞留海外的数万亿美元回流重新投资于美国经济。
5)2017年10月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18财年4.1万亿美元的预算案,但要求实现“税收中性”,禁止税改法案增加赤字。
6)2017年10月20日参议院通过2018年财年预算,“允许联邦政府在未来10年新增1.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7)2017年10月26日,由于参议院对议案有修正,众议院再次投票,以216票对212票批准了2018财年预算案,采纳参议院通过的预算提案,即允许联邦政府在未来十年新增1.5万亿美元赤字。
8)2017年11月2日众议院共和党税改纲要发布。
9)2017年11月10日参议院共和党公布税改计划,个税、企业所得税、遗产税等方面与众议院分歧较大。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共和党人税改计划,并发布修改版本的税改方案。
10)2017年12月2月参议院会议以51:49通过税改法案。
11)2017年12月16日国会共和党披露两院修改后的税改版本;20日参议院通过;21日众议院通过。
12)2017年12月23日特朗普签署法案,成为法律文件(图1)。
图表1:美国特朗普税改历程
资料来源:华尔街见闻,恒大研究院。
(二)特朗普税改的特征
(1)税改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跨境税制等方面,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相较现行税制,更加简化,试图重塑美国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2)此次减税是结构性减税。一方面下降税率,实现减税目的;另一方面在抵扣项目上,部分有弱化或废除,避免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从税改法案中条款的有效期看,既有永久性的调整,也有特定时期的暂时性调整,比如个人所得税税率的下调有效期间就是在2018-2025年,此后失去效力;比如遗产税扣除标准翻倍,也是到2025年,其后失效,因此减税在前期的效果更明显。
(3)从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减税幅度较大,而个人所得税减税温和,对边际税率的下调较小。因为企业所得税占联邦财政比重约9%,同时当前美国企业所得税率在发达国家处于较高的35%,因此具备大幅下调税率的可能。而个税占联邦税收接近50%(图2),如果大幅下调个税税率,将导致财政收入急剧下滑。同时,居民长期依靠杠杆消费、进口大量商品,使得一方面消费与投资不平衡,另一方面引发贸易赤字,因此,相较增加居民消费,增加企业投资更符合特朗普振兴制造业的目标。简单估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降至21%,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约1200亿美元/年。由于美国未来十年新增赤字约1.5万亿美元,即平均每年减税1500亿美元,个税减税约在300亿美元/年。从影响的人群看,由于个税税基级距的调整,低、高收入群体减税,收入越高减税越多,但部分中高收入群体、高税率州人群的税收可能增加(详见后文分析)。遗产税在美国每年收入约20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收入的0.7%,即使提高扣除标准,影响的幅度总体较小。
(4)从税制整体看,对股息所得从全球征税的“属人原则”转变为“属地原则”。对来自海外的股息所得100%免税,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只需要在利润产生的国家缴税,而无需再向美国缴税,对过去的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利润汇回税,有利于资本流入美国。
(5)在全球经济联系程度越发紧密的当下,税收政策的外溢性明显加强,美国税改引发部分国家和地区抗议,引发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减税竞争已经在高税率的英国、法国、日本开始。
(三)特朗普税改的主要内容:与原美国税制、中国税制的比较
(一)企业所得税:美下调后与中国税率基本相当,但中国企业承担的非税收入和社保负担重
特朗普的《税改与就业法案》中对企业所得税的改动较大,主要聚焦在降低税率、废除替代性最低限额税、保留对投资的税前扣除、限制利息费用的税前扣除,意在鼓励研发和投资,控制杠杆率(利息)盲目提高(图3)。
第一,税率方面,税改最终方案将企业所得税35%的累进税率调整为21%的单一税率,考虑州和地方税后与中国基本相当,但中国企业面临较高的非税收入和社保负担。税改前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oecd平均税率(25%),降低税率以提高竞争力吸引资本流入,增加就业和投资。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整的是联邦企业所得税率,加上州和地方所得税约4%,美国企业面临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与oecd国家平均税率、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基准税率持平。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率基准税率25%,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优惠税率15%,企业面临的名义税率美国与中国基本相当。但是,美国的非税收入占比不到5%,社保税率为13.65%;我国非税收入占比约18%,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为工资基数的43.1%,均超过美国。因此,虽然名义税率基本持平,但我国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负感重,企业所得税存在下降空间(降低税率或增加抵扣)。
第二,投资资产成本的资本化/费用化处理方面,对抵扣的期间做了调整,为了鼓励加快投资,中国与此类似。美国税改前对投资先确认成本,然后在未来期间折旧或摊销以抵扣企业所得税。税改法案规定在2017 年 9 月 27 日至 2023 年 1 月 1 日之间取得并投入使用的特定资产的支出可 100%费用化,随后扣除比例逐年递减20%。意味着2018-2022年间的投资可以100%在税前扣除,而不是通过分期进行折旧与摊销扣除,相当于提前享受扣除。但是,2023年及以后,扣除比例逐年递减,投资的积极性可能下降。中国与美国税改前的税制一致,企业的投资通过折旧与摊销逐年所得税前抵扣;与美国不一致的,中国还有增值税,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可在流转环节抵扣。
第三,利息费用方面,现行美国税制是按照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进行扣除,税改法案调整为“扣除限额为调整后应税所得的 30%”,中国规定必须符合一定的权益债务比例才可抵扣。如果利息费用据实扣除,则鼓励企业加杠杆、增加利息费用抵税。而税改法案规定了利息当年可抵扣的上限是30%,这样就避免企业盲目加杠杆扩大可抵扣的利息费用,控制杠杆率。中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息支出不得高于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同时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有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限制。
第四,研发费用扣除方面,美税改前规定部分研发支出允许当期全额税前扣除,税改法案保留了研发抵免,但自2022年起,特定研发支出需要资本化,并在5年内摊销。2022年前仍鼓励研发,但为确保财政收入不至于大幅下降,2022年后抵扣力度弱化。中国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取加计扣除的方式抵税,并且将研发费用分成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其中研究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150%(或者175%)当期税前扣除;开发费用在资本化后按照折旧的150%(或者175%)扣除,中国税制的鼓励力度更大。
第五,对于“穿透实体”(pass-throughentities)这类企业,所得直接归属所有者个人,并按照个人所得税率纳税。税改法案对于非工资薪金部分的收入新增 20%的税前扣除,中国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与此类似征收个税。美国对公司分类为c型和s型公司,c型即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实体与其所有者分开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s型公司股东人数不能超过100个,且它的股东必须是美国公民或有永久居留权的人士,类似合伙企业,需要穿透其公司组织形式,在个人层面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改法案对“穿透实体”这类企业延续原制度征收个税,同时对非工资薪金收入新增20%的税前扣除,意在减税。因为c型公司从35%下降到21%,所以也要相对公平地降低“穿透实体”的税负。在中国,有类似的规定,即根据《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
图表3:税改方案与美国原税制、中国税制在企业所得税的比较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恒大研究院。
(二)个人所得税:美个税综合征收,小幅下调税率;中国个税仍分类征收,成为“工薪税”,不利于调节公平
特朗普税改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力度不大,每年减税约200亿美元/年。一方面小幅下调税率、增加抵扣以减少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废除部分抵扣项目以确保财政收入不至于出现锐减。因为个人所得税占美国联邦财政的比重近50%,如税率大幅度下降将大幅扩大赤字和债务规模,所以税率的下调是温和的。
美国个税是按综合征收的方式,可以选择夫妻联合申报及个人申报的方式,并且考虑了家庭养育子女、房贷利息等多种抵扣。我国个税是按照11大类所得分类征收的方式,尚未按照家庭征收,也尚未考虑不同家庭的负担、房贷、租房抵扣,而是在工资薪金所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