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中药卖出了200多万元,稽东中药材靠科技致富
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绍兴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稽东镇的中药材基地,负责人俞国标一脸喜色:前不久,基地收获的浙贝母和元胡两味中药卖出了200多万元。“稽东山好水好,种出的药材品质上乘,卖出了好价格。”俞国标笑着说。
今年稽东镇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尉相、越北、下尉等村的近500亩土地上,种起了白芨、元胡、浙贝母、重楼、苍术、黄精等中药材。
走在中药材基地,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浙贝母和元胡只是种植药材中的一小部分,我们还种植了240亩白芨,今年的价格达到了每公斤1050元,明年价格可能还会涨。”俞国标说,近年来,中药养生在市民中十分流行,带动了中药材的价格和销量。他们也通过种植技术的创新,促使中药材产业能进一步在稽东扎根。
跟随俞国标,记者走进一个育苗大棚,只见里面的白芨已经发芽。据介绍,白芨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生长周期2到4年不等,而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组培方式,如果要大面积种植,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
“所以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把种子进行处理后直播,等发芽后再由农户种植。”俞国标说,一方面直播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村民种植起来更容易。等到白芨可以收获时,再向村民收购,让村民得到收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带动起更多村民致富。”俞国标说。
在中药材基地,俞国标不仅想方设法改变白芨的种植方式,他还盯上了覆盆子这味中药材。以前种植覆盆子时,多采用根蘖繁殖,而现在采用组培方式,让覆盆子的种植变得更加高效。“主要是想让中药材更适合农户种植,从而让稽东的中药材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规模,达到种植和培育‘一条龙’的产业链。”俞国标说。
稽东这么几个村有500亩土地?
老山参一根就卖200多万。
采参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山里,找到一株做标记,每年上山监护,年份差不多了再采,价格是得高
覆盆子这小时候采摘吃的野果,自从能卖药之后,就从来没吃到过了。。
有人说,中医的没落,原因在中药。信之。
老师没教你比喻句中有一个叫夸张吗?
几年后看看吧!!!
睁着眼睛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