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中国人的白日梦


城镇化率,绝非官方所说的52%,这是基于对农村人口的误判,要看可转移人口的数值而不是整体人口数值,一般来说可转移人口为15-30岁之间,中国城镇人口占比早已超过75%而非52%,城镇化早已见顶,未来可转移人口是逐步下滑的.能够迁居城市的15至30岁农村年轻人数量下降速度比总人口中的15至30岁人群更快。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群体一直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农村出生、当前年龄为15-30岁的人当中,75%的人已经进入城市。
实际城镇化究竟怎么走怎么做,没任何人在意,高喊城镇化就是为房地产托市
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占当时总人口的30%以上。比例非常惊人,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同时,中国的青少年人口,亦即将步入全球最低行列。
依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16.60%,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占人口总量的33.6%,不到三十年,降低一半以上。未来形势非常严峻。
少年人口的增长直线下降,老年人口的直线上升,这种对比,意味着将来中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将急剧下降。据《大国空巢》一书作者,中国湖南籍美国科学家易富贤研究,今后五年,20至60岁的总劳动力将达到顶峰,此后将出现大规模下降。甚至最早在2014年就可能发生逆转,而在中国的体制下,一项战略的周期,大约为十年左右,由此,在本届政府和下届政府任期内,城镇化即将因人口逆转而遭遇挑战。
未来,因为人口减少带来的消费市场的大幅萎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足,将重创中国经济,未富先老的现状,亦将严重制约中国的民族生机与活力,劳动力不足,更为直接的是,无数的城市目前所指定的“国家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届时将成为空口承诺,今日已经逐步出现的部分黑灯城市,未来将在中国蔓延,可能才是中国未来的真实写照。
全球各发达国家,其城镇化高峰期,也就是工业化高峰期,亦是国力完成飞跃的时期。此言不假,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被忽视,即,多数国家的上升期,均是人口增长期,人口增长曲线,基本与国家经济增长曲线,与城市化曲线同步。
在二战以后,日本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自50年代至1973年,是日本工业化高潮时期,日本年均增长接近10%,进入发达工业化国家行列。至197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78.6%,基本达到高潮。虽然至2011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达90%以上,但是自70年代之后逐步趋缓。而日本的人口增长,亦于1972年达到高峰。由此,其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发展的三大高峰期,基本同步。
不仅是日本,多数现代国家,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与人口发展高峰,基本都是三位一体。
未来即使中国推行城镇化,转移来的也是负担,而非劳动力。即,转移到城市来养老的老人,将多过转移到城市来的儿童,青壮年则几乎没有,因为他们早就来了,只是有的没有常住,无法统计而已。这些中老年人对于城市来说,其消耗远远大于其劳动力贡献,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城镇化不仅未创造丝毫财富,反而消耗大量社会资源。而这些老幼妇孺在农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创造少量财富。
现在即使全面放开生育管制,也晚了,大错已经铸就,大船不可避免要沉。

最后的一句话危言耸听了吧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高峰期三位同步发展!

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状况不同 我们是未富先老 马上就面临劳动力缺失问题

不至于吧,我们要抱有正能量,积极面对我们的生活。

等工资涨了,其他物价不涨的时候,劳动力就不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