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权益(1):用实例带你快速了解IPO上市募集资金和股本的计算

首先了解几个名词定义。
名义价值或票面价值:通常在公司注册成立时,会在公司章程中说明股票的面值,代表了公司的原始出资股份数额,这个股票的面值称为名义价值或票面价值。
股本溢价:是公司发行股票价格和股票面值的差额。
假设,g公司于x0年初注册成立,法定股本为100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初始股本发行10000股普通股,这次发行全部被认购,实收资本为10000元(1x10000)。在x1年,g公司上市增发9000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1.2元。上市增发条款规定新股的认购者必须立即支付50%的股票面值(剩余的到催缴的时候再支付)和100%的股票溢价。这次上市增发共产生18000元(90000x(1.2-1))的股本溢价。在90000股的股票的票面价值(90000元)中,实际只收到了45000元(90000x50%)资本投入,剩余的45000元还未被催缴。所以,这次上市增发新股总共募集了63000元(45000(50%的票面价值)+18000(100%的股本溢价))。下图显示了这两次发行股份的会计处理过程:
股本增加发行的90000股股票的票面价值,虽然还有一半未催缴。在一些国家(例如美国),未催缴股本不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而是作为资本的减项(备抵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方。
当然,两种会计处理的结果是一样的,通过详尽的披露,都真实公允地报告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未催缴股本被催缴时,股东要付清剩余的资本投入,唯一需要的会计分录就是增加现金账户,减少未催缴股本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