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头村:五代十国最后的军事遗迹


这座石头古堡一直深藏在太原南郊的风峪沟里,当人们重新发现它的时候,摒弃了它的残旧,把这个石头搭垒起来的窑洞古堡视为这山坳悬崖边上的一颗明珠。
李唐王朝时期店头村所在的风峪沟是由晋阳城去往娄烦的驿路,面对繁复的北方环境和紧张的军事对垒,店头村自然成为一个军事堡垒和屯兵之所。
公元968年北汉最后一个儿皇帝刘继元匆匆接过前任皇帝的班在太原登基上位(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旻)拜辽帝为叔皇帝、刘钧拜辽帝为父皇帝、刘继恩继拜),接手羸弱小国北汉,面对强敌赵宋的猛烈攻势,连行宫都修成了防御堡垒,据说店头村就是这样一座行宫。显然,店头村曾经作为防御设施在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段时间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
到了北汉时期,刘氏命里注定的皇命不长,碰到了晋阳克星赵光义。赵宋吸取了李唐灭亡的教训,极力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生存空间。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在吞并了吴越以及南唐的残存势力之后挥师北上讨伐太原。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北汉被灭,营造了近三百年的超高规格的晋阳古城先被赵光义下令火烧“三日”,后又引汾水、晋水淹灌晋阳废墟。晋阳被毁后,店头村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军事意义。
这条驿道也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沦落为一个历史遗迹,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又使其迅速发展起来。交城、古交、娄烦的柴煤经由这里运往晋阳各地,再由晋阳输送到其他地区。由于这些重要战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在店头屯集,商人、马帮、驼帮等纷纷入驻店头村。到清朝光绪年间的统计,已经有五百户三千余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其繁荣程度之高以至于被道上的人称为“小太谷”。
店头村的残垣断壁中依然能感受到五代十国时期军事对垒的气息
店头村最有特色的是保存下来的460间石碹窑洞,这些窑洞互为串套窑洞,除了上下院落有石阶相连互通外,窑洞中还有窑洞,窑洞之内还有暗道走廊连接其他窑洞。窑洞之中,还有更大的空间摆放石碾盘,而且还构筑有完备的通风、排水、采光系统。有些窑洞还开辟有瞭望口,进一步证明了古代店头村的军事作用。
称奇的其实并不是店头村的外表,它的整体在山西大部分民居中算不上精美。但是店头村所沉淀下来的一千多年的古军事历史,古代商业历史以及古代农耕历史都让这座外表平淡无奇的洞窑古村包裹起了一层神秘的纱。
现在,店头村居住的村民已经全部搬迁到风峪新村,这古村落的残垣在沉寂了七八年后,被人重新发现。设想一下五代十国的黑暗时代,战士们在这幽深的洞窑中手握矛戈等待战场上的厮杀。他们瞭望、观察、潜伏、摩拳擦掌。一切你可能想到的古战场的厮杀情景似乎在这里都能都找到影子。于是关于北汉历史的点滴才又被画上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