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新未来——县域产业经济互联网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从古到今,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目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4月21日,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2018中国县域经济创新驱动指数,有助于降低驱动区域新发展过程中的攀比性;有助于探索总结示范性、推广性,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指导我国各区域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有助于提升创新驱动综合实力。
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业、农村、农民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正在转型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实践看,三农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改变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和农民生活的方式。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青年农民等多个群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自发兴起创业热潮;以乡村为区域实现聚集,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以县域为单元形成电商新经济,以电子商务引领转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存在着二、三产业发育不成熟,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产业增长乏力等问题;
科技发展不足:从全国整体来看,县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科技基础较为薄弱,科技事业发展水平不高;
经济社会发展失调:由于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生产被严重边缘化;
高等资源要素缺乏:我国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人才的凝聚力等。
对县域经济互联网发展这一版块,网库集团董事长王海波早已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就县域经济的未来互联网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多年来,网库集团将自身的“互联网+”经济矛头对准县域经济发展这样一片资源蓝海。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网库集团董事长王海波在众人把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新零售、vr等新兴技术产业时,他却把目标锁定在“产业互联网与县域经济”上,在网库“繁星计划”发布会上,王海波坚定地表示:“产业互联网必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繁星计划”将依托网库集团多年积累的优势,因地制宜,实施区别化策略。对经济较为发达县域,“繁星计划”将重点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与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产业”的样板工程,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对贫困县域,“繁星计划”着力利用互联网帮助地方脱贫攻坚,为中小微企业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致富渠道,让每一个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都不掉队。
中国目前有将近3000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背后,都积淀着成百上千的中小企业,丰富的产品生产能力和资源供应。“繁星计划”的落脚点就是中国30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背后,都积淀着成百上千的中小微企业以及相应的产业资源,这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王海波认为,消费升级是网购的末路也是产业电商的启程,以网购、团购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而下半场的核心应是产业互联网,主导者应该是实体产业。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明确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进行县域电商经济的顶层设计,选择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打造电子商务经济主体,实现县域就地城镇化,从而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效推动县域经济持续、高效融合发展。由此,县域经济互联网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