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0个新兴产业!

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推动社会发展。
全球市值前十企业近十年对比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1、大数据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看到国务院发文中用到的“行动纲要”一词,其实就明白大数据的发展被国家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达13626亿元的高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上半年国内大数据创业公司总融资金额已超68亿人民币。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在农业领域,16年国务院更是出台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目前中国的土地流转率正逐年上升,至2016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为4.6亿亩,超过总面积三分之一,这为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气候农业是一家以互联网+智能硬件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农业大数据企业,公司致力于农业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农业智能硬件研发与农业大数据分析。目前企业已申请中国知识产权共计175项,已获得专利受理通知书31项,获得各授权知识产权证书54项。公司在成立初期,便已拿到2000w天使轮融资。16年4月,云浮市与大气候农业达成亿元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覆盖15万亩经济作物产区,建设广东省第一个地方三农大数据服务平台。
2、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在 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3、虚拟现实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目前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预计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1.36%,2021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91亿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至2015年实现的大幅增长,销量分别为1.2万辆、1.76万辆、7.47万辆和33.1万辆,去年汽车销量更是突破50.7万辆。这意味着5年内销量增幅达41倍。据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70万辆。
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
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一线城市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本文部分材料援引自:财经国家周刊、it168大数据频道、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