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以辣起家,这位大学生开4家实体店营业额超400万!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杜冰清
“这是牙签肉,长条的是麻辣豆干……”
4月28日上午,湖南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三学生李弦正在向顾客们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当天,“第八届大学生创意集市”在湖南商学院不多堂美术馆开市,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团队加入。
本次集市上唯一的麻辣小吃摊位前一开市便挤满了人,“生意”十分火爆,摊主李弦像“明星”一样被众多“赶集者”拥簇着。
原来李弦以麻辣小吃创业两年来,现已在老家益阳开了4家实体店,在网上也设有微店,营业额已超400万元。谈起这段创业经历,21岁的李弦有太多话想说。
▲李弦(右二)在“创意集市”上推荐自己的产品。
▲2015年创业初期,李弦手捧自己的产品合影留念。
起步
“吃货”属性激发创业灵感
年轻、帅气、阳光、礼貌,李弦给记者这样的第一印象。穿着条纹衬衫、戴着一副圆框眼镜,集市上的李弦总是保持微笑,时刻准备着为顾客服务。
李弦告诉记者,创业对于他而言算是一次偶然。
2015年8月,李弦参加好友的高考升学宴,正式上菜前餐桌上摆了几盘麻辣小吃作为前菜,他尝了一口觉得美味极了。“比我之前吃过的都好吃,辣得够味,还很有劲道。”好奇心驱使着李弦前往饭店后厨一探究竟,“大厨”是一位40多岁姓刘的阿姨,她说自己十几岁时就在食品加工厂上班,近几年才和厂里的搭档出来单干,以家庭式厨房的生产模式为一些饭店供应麻辣小吃,也会做一些零售。“赚得不多,但是比之前在厂里打工宽裕些。”刘阿姨说。
“这么好吃的东西下次买不到怎么办?”于是,“吃货”李弦第一时间留下了刘阿姨的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购买。上大学后,每次从学校回到益阳,他都会给长沙的同学带很多刘阿姨做的麻辣小吃。在学校,身边的朋友们也觉得特别好吃,渐渐地很多人开始叫他帮忙购买,热心的李弦便开始帮同学们“代购”,这也给刘阿姨带来了不少生意。
“接触越多,就越发现刘阿姨他们的经营有很多问题。”李弦很想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于是他萌生了以此创业的想法。
“我当时分析了一下,小而美的麻辣小吃,大家都熟悉且创业成本也不高。”李弦很快就和刘阿姨提议合伙创业,但是刘阿姨显得有些抵触,她对当时的生产模式较为满意,一心只想求稳。李弦从不轻言放弃,他坚持不懈地给刘阿姨打电话,每次回益阳还会上门拜访,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具体的方案带给刘阿姨看。软磨硬泡了三个月,终于,刘阿姨被李弦的诚意打动。于是,加上刘阿姨的搭档周叔叔,三人便开始合伙创业。
前行
自筹创业资金 供货链陷危机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点点滴滴,李弦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刚进大学的他除了父母给的零花钱没有经济来源,资金成为第一大难题。创业初始李弦省吃俭用,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等多份兼职,还背着父母向表哥借了几万元,这才筹集了创业初期的第一笔资金。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因为要兼顾学业,李弦主要负责市场相关工作,比如给创业项目定战略、拓展渠道等几乎是他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也是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李弦羞涩地笑着。起初每隔一个星期他都会回一次益阳,大家一起开会,针对出现的问题拟出应对方案,并对项目发展的长期方案进行讨论修订。“当时我们的问题特别多,叔叔阿姨又比较年长,他们的想法相对保守,我只能一遍一遍地跟他们解释、举例等,才能让他们明白。”
李弦介绍,就拿产品种类来说,起初他们只有两款产品,在他的启发之下才研发了多款适合年轻人的麻辣小吃。除此之外,为了切实做好生产运营,李弦更是向叔叔阿姨拜师学艺,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麻辣小吃制作的全过程。“只有真正生产过这个产品,才能更好地运营和宣传自己。”
然而没多久,问题就来了。2016年夏,由于气温较高,加上没有添加防腐剂,麻辣小吃保质期由之前的十来天缩短到了三五天,当季的第一批货中四分之三的包裹出现胀包、变质等情况。“那段时间我接到了许多客户的投诉。”想起那段经历李弦仍然有些后怕,当时作为唯一客服的他,一个个地向顾客赔礼道歉,并耐心地为顾客处理退款或者重新发货等问题。“那次损失是巨大的,但是现在想来也觉得很值得。”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食物中少加水、多加油、改进工艺、在真空包装上下工夫、引进新的设备等,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包装的稳固性,终于使得产品在夏天也能有十几天的保质期。”李弦长舒了一口气。
加码
销量稳健攀升 考研积淀未来
随着麻辣小吃经营逐渐步入正轨,销量每月都在稳健攀升,如今,李弦他们的麻辣小吃已经在益阳开了4家实体店,网络微店也经营得有声有色,两年来,累计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团队也由3个人发展到了十几个人。
“现在我们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大,顾客需求层次不一,因此我们也要不断进步。”李弦介绍,目前产品包装只有简装,下一步计划推出礼盒包装,新包装已经设计出炉,现在正跟厂家洽谈具体细节。
“最近有几个韩国朋友都在我这下单了,说要带到韩国给家人尝尝呢。”李弦显得很是兴奋,“我学的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希望自己的麻辣小吃有一天也能像‘老干妈’一样走出国门。”
“今年主要还是要全力支持小弦考研,至于生意就平稳经营就好了。”刘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原来如今李弦正全力备考硕士研究生,每天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去年年终总结大会时,叔叔阿姨得知了李弦考研的想法时,他们都为李弦的上进心感到高兴。“小弦就像我们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们希望他好好的。”刘阿姨说。
李弦告诉记者,他选择考研并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读研期间不但能丰富专业知识、增长见识,还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牛人大咖,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让我对未来更有底气。”即便将来毕业了,李弦说自己还想争取先到大型企业从普通职工做起去历练几年,学习更先进、成熟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等。“趁着年轻,不断学习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