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四大阵营多种商业模式推进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预计,2017至2022年智能家居全球的市场将在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年增长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一,预计会达到5600亿人民币市场空间。符合增长率为智能手机,物联网的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产品成本的下降。此外生产商产品的扩容及产品的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快速发展。
智能家居的四大阵营
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其竞争格局也会日益明朗,总的来说,智能家居行业的竞争主力将分为四大阵营:终端厂商、互联网公司、视频网站、运营商。
终端厂商的代表企业为美的、海尔,已布局领域为硬件,产品形态:智能电视、智能家电等,商业模式为硬件收入;
而互联网公司代表企业为bat、小米、360,已布局领域为硬件+软件+服务+内容,产品形态为智能电视、盒子、路由器、随身wi-fi,商业模式为硬件收入、获取数据,后向运营、占领入口,叠加服务;
视频网站代表企业为乐视,爱奇艺等等,已布局领域为硬件+内容,产品形态为智能电视,商业模式为硬件收入、依靠内容收取年服务费;
运营商代表企业为电信,移动,联通,已布局领域为硬件+软件+内容,产品形态为智能应用、路由器,商业模式为依靠内容收取年服务费。
智能家居商业模式分析
纵观产业链上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智能家居企业所走的商业路线也大有差异,智能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等言必场景生态。海尔u+,美的m-smart,通过建立自有的智慧家庭平台,不断扩充平台其他智能家庭硬件产品接入的数量,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来完善智慧家居场景的构建,抢占智慧家庭入口。不过,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电厂商仍然主要依赖于卖智能家电、智能控件等硬件来实现营收,待智慧家庭产业生态布局完善,届时,流量变现、情景消费、系统解决方案或许将是家电企业的可行性商业模式。
互联网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则常言平台和交互,各有自家的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同样也都积极对外号召智能硬件品牌的加入,这种布局方式和海尔、美的等智能家电企业一样,都企图抢先占据海量的用户市场入口,为后续的数据增值服务打下基础。不同的是,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浓厚的科技基因,走在驱动市场变革的智能家居技术前沿,率先在智能家居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一边打造爆款智能单品,一边完善平台建设,同时拥有核心技术和用户数据在手,商业模式也将灵活多变。
物联硬件企业是目前智能家居厂商数量最多的群体,以broadlink和欧瑞博为例,这类企业最先均以智能单品打入智能家居市场,然后走向从硬件设计到云服务、移动应用端的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发展之路。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房地产市场是其最大突破口,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创建经理李文信即表示:单个智能家居产品具有孤岛效应,融入整体或者局部装修之后才能产生后续价值,未来的智能家居厂商会与房地产开发商、装修公司、酒店、旅馆等进行紧密合作,进入前装和后装市场。房地产等b端市场之外,由b端市场朝c端市场渗透也是不错的路线。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布局,对接零散、基数庞大的diy用户市场需求。